文章标签 "緬甸密支那"

  • 华文文苑
    緬甸翡翠(玉)(緬甸密支那市育成中學,飛虎先鋒班同學口述,朱素山整理)

         缅甸翡翠的出产地在缅甸北部克欽邦西南地區乌鲁江中上游。缅甸玉又称翡翠玉,曾在中国的明末清初风行一时。由于缅甸翡翠玉硬度高,光洁明亮,且好的翡翠颜色既鲜亮又平和,有很高的保值和收藏价值,故而被称为“玉中之王”。 翡翠歷史:      清代缅甸玉普及全国,身价倍涨。清代缅甸玉流传要分两个领域观察:一是翡翠在民间流传情况;二是翡翠与内廷的关系。先说翡翠在民间流传情况。清代翡翠向北传播,至北京应当很早。估计最早在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息后,翡翠便源源不断进入北京,供市民购置佩用。      到乾隆晚期翡翠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我们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可得到些考究。里面记载说翡翠是由蓝田干黄的彩石升华为云南翡翠玉,由强名以玉上升为珍玩,而且价格远远超过真玉,价位也在和田玉之上。人们的翡翠玉文化观及其市场交易价的两个转变发生在乾隆初年至晚年。翡翠在乾隆朝一举翻身,登上帝王玉的大雅之堂,奠定当今翡翠价值观及其价格飙升的基础。这种北京翡翠玉文化观和市场价格对内廷必然产生影响,满洲贵族和官宦、富贾聚居于北京,他们与内廷衙役、帝后妃嫔都有着血缘或姓氏的密切关系,上述消息很快传播到内廷帝后耳中,无疑会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      道光帝标榜孝道、提倡节俭,登基后立即停止回部玉贡,玉器碾琢活动甚少。道光三年,缅甸进贡水绿玉子一块,六年着改做玲珑山子,还做成翡翠扳指、玉子烟壶各一个、将旧藏象牙口蝈蝈葫芦一件,换绿玉口、白玉盖。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大清帝国逐渐走向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道光二十七年命工匠刻“慎德堂制”款于白玉囊口上,并赏玉工匠石青褂料一件、五钱重银锞十个,足见道光帝在国运衰竭的情况下对玉翠的雅兴不减。后来,又慈禧太后掌权。由于她是女性,在服饰打扮方面都有她自己的特殊要求。内廷造办随着她的审美趣味逐渐改变,内廷玉器也由重和田玉转向重翡翠。慈禧死后除殉葬有翡翠首饰外,还有脍炙人口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价值连城的俏色翡翠。帝王玉由白玉转向翠玉且女性化,这是清末帝王玉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长达四千年的帝王玉的唯一一次翡翠占优势的一瞬间,这种情况可能对民间翡翠市场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由于翡翠玉产在紧邻中国的缅甸,且大部分成品在中国加工的特殊地缘关系,加之中国人对翡翠玉的特别偏爱,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玉”。 翡翠的產地和研究:      翡翠的主要产地是缅甸北部山地,北纬24°~28°,东经96°线左右,东起和平,西至红木林,北起拉班,南至温朵。乌鲁江横贯整个玉石场区,因而有玉石产地在乌鲁江之说。它处于高黎贡山和巴盖崩山的夹峙之中,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多数为丘陵地和冲积平地,气候炎热,年降雨量达3000毫米以上.当地群众多为克钦,掸、僳等少数民族,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蜂涌而至的挖玉人大约有几十万人之多。      场口: 即开采玉石的具体地点。场区,即若干场口因开采年代和相似的表现而形成的区域。不同的场口的玉石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场口其特性十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