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山歌·"

  • 华文文苑
    唱支山歌给党听——纪念建党100周年(晨阳)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从上世纪60年代初唱遍全国至今,已整整近半个世纪。可它那优美的旋律与雷锋同志感人的诗词,却永远那么动听、那么激励着我们跟着共产党,阔步走向新时代。 首次聆听的激动 1964年8月2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缅甸政府排华不许持外侨证的青年上其开办的“仰光大学”,我告别了第二故乡与父母,从仰光直飞云南昆明;在昆明“护国旅社”经过体检后,来到了昆明华侨补校(以下简称侨校)。在昆明侨校,每当我们在食堂集体吃饭之时,广播喇叭就传来了这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我停止了吃饭的咀嚼聆听着,当唱到“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涟涟……”时,我热泪盈眶,从那时起,我到处寻找着这首歌曲,学唱着这首歌曲,终于会唱了,高兴致极。 我们这些回国读书的归侨,被称为“侨生”,年龄都在15-20岁左右。他(她)们远离了温暖的家及父母的呵护,天气转冷了,侨校党支部免费发给我们棉被、卫生衣、裤;当我们思念远在第二故乡的双亲时,是侨校党支部派人与我们谈心;当我们口袋里带回来的外汇“弹尽粮绝”时,是侨校党支部发给我们助学金。生活、思想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海外赤子”而言,犹如一股春风,暖和着每一个“侨生”的心。 当时,全国有昆明、北京、厦门、广州、武汉、南宁6所侨校,国家还设有许多工厂、华侨农场,来应对东南亚一股反华排华的逆流所造成的华侨归国后,有家可归、有书可读,使海外孤儿有了“亲娘”。随着昆明侨校“侨生”的日益增多,6个月后,服从党的安排,1965年2月,我来到了广西南宁侨校。 动乱弹奏的慰藉 1966-1976年,我经历了史无前例的10年动乱年代。真理和正义似乎一夜间不翼而飞,“老三届”的同窗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毛主席的一声号令,一个不留的走出校门,到“广阔的天地”“修地球”改造世界观。“侨生”按周总理的本意,为了照顾其特殊的海外关系及影响,是不用随此潮流而动的。无奈,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谁敢违反,谁将永世不得翻身。我因母亲从缅甸带病携年幼弟妹回国,得于政府部门允准,回到了“半山半海”的家乡厦门杏林高浦村插队落户。而在广西农村插队的“侨生”们后来因有海外关系,纷纷申请往港澳定居或自谋生路。 厦门杏林高浦村,依山傍海,闽南话说:“半山半海,拖得闪屎”。农民不但得上山下田播种,还得下海“撬蚵”、洗“海瓜子”、捕鱼捉蟹。早上下海被海蛎壳割得脚伤痕累累,下午又得下田插秧,农田的污水渗进脚的伤痕,伤痛的滋味可谓是 “五味俱全”唷。我问过农民老师(因受再教育,故称老师),您们怎么能忍受这种痛苦?答曰:“为了生活,习惯就好。”于是,我忍住了脚伤痕化脓的疼痛,仍然坚持“上山下海”。每至夜晚,我拿起缅甸带回来的“班卓琴”,弹奏起这首歌曲,“党的光辉照我心……”,心里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和快乐。 继往开来的奋进 1983-1987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园了我回国深造的美梦,我在厦门工人业余大学中文系毕业了。40岁取得大专文凭,可谓是“秋士”,然而,它不是我的摆示,也不是我求职升官的资本。4年来业余工作后的勤恳耕耘,让脑海里的知识库更加充实,这才是文凭的实际意义。 而今,我已是过古稀之辈,空闲之时,每每想起往事,感叹不已。今年是我党建党100周年,一个人已至古稀,万事休矣;而中国共产党,从10年动乱的噩梦中初醒,100年的历程虽然曲折,但她终究代表劳苦大众的希望和主心骨,有一首歌唱的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让我们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指引下,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