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回忆"

  • 侨友动态
    回忆我在仰光的生活(苏顺路)

    緬甸仰光世界和平塔举行佛会地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缅甸伊洛瓦底专区渺名县城读小学的时候,不要说是能夠生活在首都仰光,就是想去仰光旅游也是一种奢望。直至1956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吳努政府在仰光举行空前盛大的世界佛会,全缅各地的佛教信徒纷纷赶赴仰光,一睹佛会盛况。二哥苏顺源,带着三哥苏顺鸿和我,乘坐廉价的铁皮货船,前往仰光参加佛会,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我们在繁华无比的首都仰光逗畄一个星期,一连三天参加和平塔石窟洞举行的盛大佛会,拜听各国高僧颁佛念经,观看中国,印度,日本,泰国等各国高僧团敲锣打鼓,列队入场仪式,瞻仰中国佛教代表团展出的佛牙舍利。游览了大金塔,走街逛市,目睹了明亮的仰光夜景,五颜六色,闪烁走动的霓虹灯光,心中畄下永世难忘的记忆,依依不舍地返回渺名。 贡该郊区缅甸仰光南洋中学高中部     1957年3月,我初中毕业,当时我二哥在客船上开餐店,客船跑仰光与宗漂市之间,我得到二哥支助,同年5月入读南中高中,第二年得到校方照顾,参加寄宿生伙食团工作,做一名工读生,直至1960年3月高中毕业。     我在仰光南中读高中三年,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一方面学校纪律严明,不准学生随意外出,另一方面,自己家境贫寒,没有钱出外花费。对于仰光社会状况,了解甚少。印象当中只知道1958年缅甸政壇发生动荡,吳努政府高官内部分裂,各少数民族要求修宪独立,同年10月,奈温军人首次看管行政。1959年3月底,利用暑假,和其他4个同学到曼德勒,腊戍南度等地长途旅游。1960年5月,我离开仰光到土瓦县甘保镇任教,结束了我在仰光的第一阶段生活。 (左 )吳努总理  (右)奈温将军     1962年3月2日,缅甸发生军人政变,民选政府吳努下台,军人政府奈温上台。4月我辞退工作回到仰光,在甘马育群英小学找到新的工作。此时,缅甸政壇已经变了天。学校距著名的仰光大学很近,我亲眼目睹军队攻击仰大学生的坦克车队,亲耳听到凌晨仰大图书馆被炸的巨响。     群英小学耸立在永盛大道附近杜卡街边平民区内,尤如鹤立鸡群,属砖砌三层楼,前面突出,一层楼设幼稚园与一年级,后有小厨房冲凉房与卫生间。二楼突出部分是教师办公室,正房设小学二,三,四年级,后面有住校老师卧室。三楼是五,六年级。该楼为吳努时期地方文官私有,群英小学校董会租用。永盛大道边有华公小学,两校均为左派学校,附近也有小规模右派小学。 著名的仰光大学标志性建筑...

  • 华文文苑
    回忆劳月姫学姐(黄月琴)洛杉矶 12-10-2019

    劳月姬      劳月姬学姐原藉中国广东省开平县,1940年10月17日出生于缅甸仰光。有兄弟姐妹五人,她排行最大。她出生后不久,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岁大时日军侵占缅甸。由父母带著逃难到缅北。 1945年二战结束后随父母迁居毛淡棉市,开始在培植学校入读小学,1950年搬回仰光居住。1953年入读九文台华侨中学,1959年高中毕业。她在校期间热爱学习,擅长音乐舞蹈,常登台表演歌舞。 缅甸花伞舞,左图左二劳月姬      高中毕业后,她受聘到缅北掸邦大城腊戍市中山中小学校任教。她思想进步,教学认真,组织学生唱歌跳舞,广受学生爱戴,家长好评。 腊戍是北掸邦最大的城市,周围有许多中小城镇。也都有华文中小学校。她经常关心和帮助其他学校的老师,凡有外地老师经过腊戍,她和其他老师们总是热情接待,安排食宿,联系交通,义务接送,无微不至。 第一排左六劳月姬      1959年我在仰光华夏中学初中毕业后,就到九文台华侨中学升读高中。此时,劳月姬学姐同年华中高中毕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腊戍任教,所以没有在校同窗共处过,彼此还不认识。 1962年我高中毕业后,学校动员我到北掸邦崩龙地区南山市教书,吩咐劳月姬学姐带我前往。一路上劳月姫学姐处处照顾我,我们先到腊戍,她周到安排食宿,第二天早上,亲自带我到开往南山的汽车站,再三叮嘱司机安全送我到南山华文学校。使我感到无比温暖。从此,每逢寒暑假,我们约定时间,一同回仰光,彼此情谊深如姐妹。 前排右四劳月姬,二排左一陈万宝      那个时代,新中国的音乐舞蹈,书刋电影,不断传到仰光,传到伊江,海燕等进步歌舞团,华中,南中等进步学校,出现在各种节庆活动中。 每逢寒暑假,缅属各地老师集中到仰光渡假,负责歌舞教学的文艺老师,向各歌舞团,各华校学习祖国新歌舞,借用或缝制亮丽服装,带回缅属各校节庆演出。祖国的革命歌曲,抗日抗美歌曲,社会主义建设电影歌曲,应有尽有。 陈万宝劳月姬结婚照(1969)...

  • 侨友动态
    温馨美好的回忆(黄冰清 2-18-2019)

    当我看到严修莹先生发表在缅华网的 及文章前的一小段序言, 还有那张附图时, 我感到非常激动. 我怀念起了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所体验到的生活经历。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缅两国的正式邦交刚起步,中缅两国各方面的友好来往也都开始展开来。1955年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仰光市政厅举办,学校派了我们几个上缅文高级班的同学去场地帮忙翻译和服务。     这张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除了严先生都是我们华中的同学,右起顺序是吴金星,严先生,张志彬,邱国鼎,林金美,本人。林金美和吴金星不幸于好几年前去世了,张志彬已失去联系,邱国鼎现定居于美国加州的洛杉矶,我现住在加州的旧金山。 我们首次接触到祖国派来的使者—祖国的亲人。我们以得到和祖国的亲人一起工、一起为祖国服务的机会而感到幸运、兴奋和光荣。以能为中缅友好起搭桥作用而感到骄傲。一起工作了十几天,展览会结束了,亲人们功成告退要回国的时候,我们又是那么感到依依不舍,伤心难过。 以下是我从档案柜理搜到的陈年宝贵老照片,从而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缅甸文化部长吴温为展览会剪彩开幕   吴努总理夫人(右一)到场参观,姚仲明大使夫人(左一)接待,中间是本人。 参加服务的同学     之后,有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巴蕾舞代表团、中国杂技团等祖国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团频频来缅演出,我有几次充当了缅语的报幕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队最大,给我印象最深。至今我还保留有和王瑾姐一同报幕的纪念照。 报幕员王瑾姐(右)应是退休了,不知她近况如何?     乐队的指挥任策先生,我们管他叫薄冰球,缅语微笑先生的意思。因为他总是笑眯眯的。也不知他在哪儿了。希望他还是笑眯眯的。 仰光的侨胞们对祖国文化艺术代表团的演出都是那么热衷。不管来了多少次,演了多少场,还是千方百计地去张罗门票抢先一睹为快。很多时候是全家总动员。侨胞们对祖国、对祖国亲人的那股炽热的情操,对祖国文化艺术的喜爱欣赏,非一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