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南水北调"

  • 华文文苑
    南水北调 沙漠改造(苏顺路)

    南水北调重大水利工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东方,新中国的工农业极其落后,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吃穿住行,样样需要倾尽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帝国主义斗其乐无穷。发扬愚公移山,坚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利用短短的三年时间,恢复全国的农业生产和基本生活。从1953年开始,中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设,工农业迅速发展,意义重大。     农业方面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山垦荒,开渠引水,大力发展水力工程水电建设,古有大禹治水,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京杭大运河,今开红旗渠。红旗渠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1960年2月开始修建,至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该工程共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架设渡槽150座,共挖砌土石方2500多万方。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4万亩。是引漳河水灌溉林县。因多处地段位于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因此获誉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 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红旗渠水利工程      解放以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三十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包括长江,黄河流域,大小江河上建立起一座座水利水电工程,灌溉农田,供电工业及城乡电力需求。促进工农业飞速发展。中国以占世界耕地面积8%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工业落后的国家,走向轻重工业齐头并进,速猛发展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世界奇跡。     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于1951年为治淮提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700多座,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使淮河流域根除了过去洪涝频发,泛滥成灾,千万人流离失所,成万人葬身水下的悲惨景象。使整个流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大步改善,为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河流分布图      黄河是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长江以北,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分上中下三段流区,有许多特征,有汛期与枯水期,汛期易泛滥成灾,枯水期易断流。冬季会结冰。由于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其干流与支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含沙量居世界大河之最。到了下流区域,大量泥沙沉淀河底,河床增高,百姓筑堤防水,久而久之,百姓居屋在下,黄河流水在上,成为天河,此景此情,在世界各大河中绝无仅有。汛期河水缺口泛滥,造成巨大的灾难。历史上黄河水灾不计其数,令人谈虎色变。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政府领导黄河流域人民日夜大力治理黄河,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终于根除了黄河水灾。曾提出五十年改造黄河,使之含沙量降至长江水流程度,让黄河水变清,让水面下降到百姓居屋下面,摘掉"天河"帽子。可至今仍未能实现。现在科学发达,国力强大,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卓有成效,争取建国百年之时,实现黄河除沙还清。 都江堰 灵渠 京杭大运河      中国在沿海地区广泛开展围海养殖业与种植业,弥补了日渐消瘦的海养自然鱼业与海水植物採收业,充分满足了全国人民的生活需求,海水养植业无需泥土。现在中国科学家在室内用无土栽培技术成功种植各种蔬菜,产量比传统土地栽种高出许多,大大节省土地与劳力,经济效益显著。在缺少平地的山区,科学家开始试种立体蔬菜,在圆形土地上架起六层塑料架孔,栽种六层蔬菜,产量提高六倍,只需要营养水分及充足阳光。在小块地上架起顶棚,制作一个个圆形塑料水缸,养殖鱼虾,同样只需要供水与日照,鱼虾产量倍增。以上种种试验均离不开水源。四川的科学家发明了粘合剂,成功粘合沙粒成土壤。将来只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广阔的沙漠将会改造成草原、森林和田地,中国将成为没有沙漠的乐园,大大增添农林牧副业,造富全国人民。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红线)、中(黄线)、西(绿线)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