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侨友动态
    缅甸华裔留学生感言摘录(晨阳)

    . 编者按:2024年4月14日厦门缅联会泼水节嘉年华活动,邀请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缅甸华裔留学生40人参加,30余人写下了感言,现摘录13人感言如下:                (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 秘书部) 我感到十分荣幸,很激动也很开心,能够参加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让我有回到家的感觉,一起欢度缅甸新年的泼水节,能够有机会认识那么多的缅甸归侨前辈们和华文学院的同胞们,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前辈们多交流。 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  李本双 本以为今年无法参加泼水节了,真的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活动,到祖籍国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很热情的同邦亲人。 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  倪清龄 泼水节象征着洗涤过去一年的污秽,迎接新的一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尽情地洒泼着清水,彼此地欢笑、舞动,仿佛释放出心中的所有烦恼和忧虑。再次参加缅甸归侨联谊会泼水节嘉年华,各位长辈依然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身在异国他乡也仿佛回到了家的感觉。嘉年华上的各个节目表演,充满了节日气息,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用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尽情的欢庆缅甸新年的到来。      ...

  • 侨友动态
    洛杉矶缅甸会泼水节敬老活动(苏顺路)

    洛杉矶缅甸会敬老活动      今年公曆4月13-14-15-16是缅曆正月5-6-7-8日,也就是缅甸人民的传统泼水节。缅曆平年有十二个月,润年有十三个月,每一个月都有相应的节庆,而正月的泼水节庆是最隆重,最热闹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节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信仰天上有天王玉帝,缅甸人民信仰天上有天王"帝迦明",他每年正月下凡人间巡回一次,人们用清水互相泼洗身体,热烈迎接"帝迦明"的降临,泼水节头一天叫"阿久",喜迎之意,第二天叫"阿甲"降临之意,第三天叫"阿犟",监查之意,第四天叫"阿的"回返之意,之后便是缅甸新年。中国春节新年是在正月初一,而缅甸泼水节新年则是正月初九。 寿星们共享丰盛的午餐      华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自古至今大量流落到世界各地,据统计现在美国有约6百万华裔,长期以来,美国华人不忘祖藉国传统节日,每年隆重欢度春节,缅甸华侨生活在美国,除了涌入美国华人族群,踴跃参加各种春节活动,缅华会每年举办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     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到取得民族独立,民选吳努政府执政以来,少有公民移民他国,移民美国的人更少。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政权变动,缅甸经济不断走下坡,随着经济衰落,大量的国民移民国外,移民到美国的缅甸侨民与日俱增,成千上万缅裔居住在洛杉矶,缅甸侨民带来了佛教文化,出现许多佛堂,举办许多传统节日活动,每年举行隆重的泼水节活动,缅甸华侨自然而然参与,共襄盛举。由于暴发新冠肺炎,泼水节活动被迫停止,去年新冠肺炎总算消失,大地重光,各族裔各传统节日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争先开展。 作者(右三)与校友们留影      2024-4-21日洛杉矶缅甸会假借缅华会会所隆重举行泼水节敬老活动,当日上午万里无云,微风轻拂,前来参加敬老活动的寿星们,有的健步自行,有的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有的儿孙掺扶,高高兴兴,步入礼堂,一排排桌椅整齐排列,全部给75岁以上寿星们坐满,可谓座无虚席。     上午10:30,大会主持吳苗敏宣布泼水节敬老活动正式开始,缅甸会主席吳昂苗堵热情致词,他代表缅甸会祝愿所有在场的寿星们健康快乐,福寿绵长,年年有今天。     缅甸会特地动员组织年轻的男女招待员义工队,一碗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鱼汤米线送到寿星们的面前,紧接着一碟碟风味多样甜点,一杯杯风味饮料接二连三地端到桌面上,寿星们大饱口福,心满意足。 化妆比赛现场留影      期间缅华会长陈永联,董事长许秉正,蒙市新任华裔市长黄泰平等先后应邀致祝词。男女歌手们深情高歌,热闹非凡。     紧接着独特的猜谜节目宣布开始,由主持人提出题目,寿星们举手回答,包括缅甸和美国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寿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猜中的拿到小礼物,十分开心,我猜中两个,其中一个美国的自由女神铜雕是哪个国家赠送的,答案是法国。     轮到画脸比赛登场,五位寿星给五个年轻人脸部化妆,以观众掌声多者获胜,结果朱徐佳,许秉正和三藩市来的简瑞贞获奖。...

  • 诗词歌赋
    赴橫琴聽老師講開漳聖王之傳說暨參觀片仔癀陳列館即詠(文/德光)

    今古漳州稱聖王, 開基散葉史流芳。 人文厚重鍾靈地, 康壽猶歌片仔癀。 釋文:由古到今,人們都盛傳著開漳聖王陳元光先哲的美麗故事。他居功至偉,在漳州大地開基蕃衍子孫後裔,青史流芳。漳州人文厚重,乃毓秀鍾靈之寶地,人民健康長壽,還賴聖藥片仔癀的神奇功效,使漳州百姓樂業安居。 书法 一〉茂松二〉尤肖松三〉黃玉靈四〉岑建平五〉黃偉華六〉李應華 . . . . . ....

  • 侨友动态
    古画苍松图题字《修改版》(张瑞真)

    鹤千岁,松千年,相对南山皆抱圆。  注:鹤喻父亲一生及身后事,松喻外公一生历练之人生目标及身后事。 . 祖公遗像静思迁,外公业绩勉后生 忆外公周苍松 2014-3-18 外孙  张瑞真 乾隆公主,一品臣, 慈母孝子,宅院深, 创业仰光,不负仁, 一己贯之,德亲为, 尊来礼往,宽为之, 人品鹊起,唯公益, 总理相识,意相随。 . 忆外公周苍松...

  • 缅甸华人“缠足”女子的一生【追忆】奶奶的故事(作者:小草)《转载自缅甸中文网》

      当小草mm在网上看见这个奶奶时,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因为她太像小草mm过世多年的奶奶,有些腼腆而又开心的表情,是那一代奶奶们的标准表情,思念犹如滔滔江水,扑绪而来。   在小草的记忆中,奶奶是一个很好强又独立的人,一生都是坦荡荡的活着,16岁嫁给爷爷,不争不抢做自己该做的事,奶奶常说“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的事”,奶奶生了9个孩子。   据说爷爷的哥哥曾在果敢当官,爷爷一生是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在二战那个暴乱的年代里,在杨家土司被其他人反攻时,奶奶和亲属带着儿女连夜逃离了果敢那个生活了八代人的地区,起初搬到当阳那边一个叫“来地山”的高山上,那时候的果敢人只会种鸦片,不会种其它粮食,在那个寒冷的“来地山”,所有迁移的果敢人也都以种植鸦片为生,其实他们也仅仅只是拿鸦片换取粮食而已,再后来慢慢的他们学会了种植玉米、种植山谷。   在那个地方居住了些年,爷爷在那里过世了,据说爷爷过世时53岁,后来罗主席的怒江新村建立了,奶奶带着未婚的爸爸和姑姑们搬到现在我们居住的村里,儿子成家了,总是要分家的,四个儿子一个母亲,怎么分呢?每个母亲其实都会选择年幼的儿子家,奶奶以小草mm年幼为由,选择了我们家,其实小草mm跟堂哥他们是同年的说,O(∩——∩)O哈哈哈~   话要从分家以后开始说起,据妈妈说,小草mm三个月大,奶奶就背着我带着一点白糖和米饭去地里干活了,爸妈则去给别人地里打工,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脑袋上都是被蚊子亲过的大包,老妈是既心疼又无奈,因为家穷啊 小时候总问奶奶,为什么奶奶的脚和妈妈的脚不一样呢?奶奶总笑笑说,“等你长大了奶奶告诉你”。慢慢的长大了,听奶奶和隔壁奶奶聊她们的故事我才明白,那是一种极尽折磨女人的痛苦,“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缠足从3至5岁开始,花3至4年的时间才初具模样,缠脚前以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将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得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会被缩短,也就是说女孩在还没走稳路就要开始了极度痛苦的裹脚流程。 变形的双脚,不知道美从何而来   隔壁奶奶说她缠脚的经历:她大妈妈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唠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  ...

  • 二战时期中国—缅甸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如今沿线繁荣起来 来源:风长眼量《转载自缅华网》

    (图为滇缅公路)   二战时期,民国动用20万人力,用五个月的神迹,修筑从云南到缅甸,1453公里长的救命大动脉,称为滇缅公路。 如今这条通道上,中缅两国交界处,一边是中国德宏畹町口岸,另一边缅甸九谷口岸。两国以瑞丽河为界,河上1938年修建的畹町桥,是二战滇缅公路上唯一的界河桥。1956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巴瑞,一起在畹町桥步行,掀开中缅两国世代友好新篇章。 畹町桥以东30多公里,是波涛汹涌的怒江(缅甸称为萨尔温江)。南明时期,永历帝朱由榔流亡到缅甸,绝大部分官兵留在缅北。现在萨尔温江东侧与中国云南边境之间,有一个果敢族自制县。果敢人祖先就是南明人,族人至今使用汉语和汉字。 畹町桥以西20多公里,有一条1.5公里长,横跨瑞丽江的中缅友谊街。这条街道日均出入车辆七千次,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畹町桥以东30多公里,是波涛汹涌的怒江(缅甸称为萨尔温江)。南明时期,永历帝朱由榔流亡到缅甸,绝大部分官兵留在缅北。现在萨尔温江东侧与中国云南边境之间,有一个果敢族自制县。果敢人祖先就是南明人,族人至今使用汉语和汉字。 畹町桥以西20多公里,有一条1.5公里长,横跨瑞丽江的中缅友谊街。这条街道日均出入车辆七千次,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六: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 历史上的每场战争中,总会出现某些不平凡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给那些受战争迫害的人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美国教友派的信徒们曾释放了属于自已的奴隶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地下铁路”。在二战期间的欧洲,纳粹分子奥斯卡·辛德勒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营救出1200名犹太人,还有瑞典外交官拉乌尔·沃伦伯格以发放假护照的方式解救了10万多名犹太人。又有谁能忘记吉甫夫人这位奥地利妇女和她的伙伴们曾将小安妮·弗兰克一家藏在阿姆斯特丹城内一幢房屋的顶楼上,以躲避德国人的搜捕。 黑暗的年代往往使人们麻木不仁,但是仍有极少数人,出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原因,不顾所有的警告去从事在正常年代中连他们本人都无法相信自已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南京暴行这样一场恐怖中,试图谈论这个如此鲜明而引人注目的话题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做到的话,那么他无疑会将目光集中于一小批美国人和欧洲人身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公然反抗日本侵略者,并且从几乎难以幸免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援救出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这些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们创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这里叙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在上海陷落后的几周内,这些人完全自发地决定要在南京市创立一个安全区。1937年11月,法国神甫雅吉洛·德·贝塞热在上海建立了一块中立区域,保护了在日本侵略军铁蹄蹂躏之下,流离失所的45万名中国难民。当长老会牧师普鲁默·米尔斯听说贝塞热的举动之后,他向朋友们提议在南京筹建一个同样的区域。米尔斯和其他24个人(主要是美国人,也有德国人、荷兰人、苏联人,以及中国人)最终确定将南京市中心稍稍偏西的一块地方划为安全区。安全区内座落着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国大使馆和许多中国政府建的大楼。委员会建立这个安全区,是企图为战火纷飞中的中国平民提供安全保护。起初,他们打算在南京顺利安全地被日本人接管控制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关闭安全区。 最初这个计划并未被各方所接受,日本人断然拒绝承认该计划。许多人包括安全区委员会成员的朋友、家人,以及不少中国人、日本人和西方官员都不停地劝说他们为保命放弃这个计划,立即逃走。 12月初,美国大使馆全体人员坚决要求安全区领导人随同外交官、新闻记者和中外难民一道,搭乘美国炮艇“帕奈”号沿长江撤离南京。但安全区领导人婉言谢绝了这个请求。“帕奈”号上的外交官们无可奈何中于1937年12月9日启程,把安全区这些外国人留在南京,听由命运安排。...

  • 养眼服装秀–掸族母女图《摘录自脸书》

    缅甸掸族女子温婉柔顺,服装艳丽多彩。...

  • 《缅甸短篇小说》他和我的前世故事(作者:欽茗辛  译者:丘 文)

    (一)他的大作一本又一本地问世。一个月不知能否写出两部书?有时得到赠与,顺便拿来读,不觉得怎么样,就是类似驚险,伦理小说,这种小说正是市上流行的类型。没有新颖的创意,是把瑞宇东大师,达貢瑞名大师翻译的和依据改写的沙叶大哈卡和其他作家的小说剪贴抄辑而成。 「西耶玛(女老师。缅语对女性的尊称。——译者。)你也能写,写吗!」 对我这一百零九~一百一十(缅甸无业游民条例。)无业游民有人这么说。读他的小说时我经常这么想,“是我,会这样写么?” 是一种想像,家里有用英文写的驚险小说和妖魔鬼怪小说,有些书是为孩子们阅读英文准备的,只要懂両三千字就可阅读的书藉。从这些书中直接或这里一段那里一节撮合起来,可能就会得一,二本书。 可是,我没做。不愿用“西耶玛”笔名,可以用其它笔名发表,我微笑以对。我不愿责怪他,也不该责怪。他已有妻室子女,家庭费用,学校费用都要靠他的收入维持。写作者那里会有固定的收入。我是靠着丈夫生活的,够不够那是另一回事,过个温饱还勉强。另外,我为什不写;我心知肚明,所以只得微笑以对。 *     *     *     *     * (二) 根据大禅师和他的徒弟们所说,我前世的丈夫是一只魔鬼。那魔头直到现在还在照顾我。和现在的丈夫经常闹别扭,就是因为它的“维”(Will  Power)威力所至。 其实会到大禅师家,不是单纯为带一个朋友去,也是我爱管闲事的心态。那天天气有点热。大禅师的家是两层木楼,屋前见到大禅师的太太和女儿。楼梯口脱鞋处看到很多鞋。禅师的胖胖白白的太太和白白瘦瘦的女儿,滔滔不绝地在谈论世俗琐事,我心里有种異样的感觉。 参什着白纱纺织的纱笼,长袖白衫,年约六十左右相貌清雅的“阿伯”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偶像。在他面前我的朋友和其他人拘謹地坐着,有些幼龄少女,大概 二十多位。 “阿伯”背后有祭品,“波波旺”“波敏篙”神位前奉祀着香蕉供盆,椰果供盆,在其中一个盆还插有一千盾,五百盾现钞。“阿伯”赐给现场一位少女咒油,那位少女恭敬地接受了咒油,然后往自已的头和胸塗摖,塗抺双臂,看到一个黄毛闺女在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中袒胸露臂塗敷香油,心中起了疑虑,这是怎么了?朋友叫挤前就坐,抱着怯懦之心,我挤上前去。“阿伯”看着我问,她是?朋友作了介绍,在介绍时我的朋友把我和我丈夫的仅有的荣誉都掏了出来。我感到非常害羞。此外,朋友对“阿伯”大师说,我想知道我的前世。其实我只说让我观察一下,他这一说我都感到奇怪。“阿伯”大师说:「嗯……当然可以。」说着对他的徒弟们……...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五:第四章 六周暴行纪实《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四章 六周暴行纪实 在日军穿过南京城门的时候,那些但凡有点钱、有点权或有点先见之明的人早已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大约原来人口的一半离开了这里:战前南京本地居民超过100万,但12月减到大约50万。然而,这个城市却充斥着成千上万的乡下人,他们离开乡下到城里来,是因为他们相信在城墙的保护下是安全的。那些在军队撤退后还留在城里的人实际上是最无能力保护他们自己的人:孩子,老人,以及那些太穷或身体太弱而无法安全逃出城去的人。 在没有任何保护、没有任何私人财产、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所有这些人都指望日本人将会善待他们。许多人可能劝服自己相信,一旦战斗结束,日本人会文明地对待他们。一些人甚至使自己相信日本人将成为更好的统治者——毕竟他们自己的政府在他们最需要它的时候把他们彻底抛弃了。厌倦了战火、厌倦了轰炸、厌倦了包围,于是当日本侵略军开着他们的坦克、大炮和卡车耀武扬威地进入这座城市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实际上是零零散散地跑出来欢迎他们的。当日军从该城的南门和西门列队进城时,一些人在他们的窗外挂起了日本国旗,还有一些人甚至为日本人的队伍欢呼。 但是这种欢迎是短暂的。目击者后来断言,日军一进城,就六七个人一组在城里游荡,向他们看到的任何人开枪射击。人行道上随处可见趴在地上的老人,显然他们是从背后射来的子弹打死的;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中国老百姓的尸体——许多人并没有做任何冒犯日本人的事,只不过是在日本人走近他们时赶快逃跑而已。 在战犯口供的记录中和中国政府的文件里,下面一个接一个将要开始叙述的故事听起来都同样的令人恐惧,而又单调乏味。但是所有的故事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如此: 日本人把他们抓到的所有人都当作战俘,一连几天不给他们水喝,也不给他们东西吃,但向他们许诺会有食物和工作。经过这样几天的折磨后,日军就用电线或绳子把受骗者的手腕牢牢地捆起来,并把他们赶出一些隔离区。这些早已精疲力竭根本无力反抗的人们在走出去的时候,渴望着并相信他们将获得食物。但是当他们看到机关枪,看到手中拿着带血的军刀和刺刀等在那儿的日本士兵,看到巨大的坟墓,看到成堆的先于他们被杀害的染满污血的尸体时,他们再想逃跑已经是太晚了。...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四:第三章 南京沦陷《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三章 南京沦陷 南京。一个长久以来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艺术、政治中心之一的城市,一个3至6世纪作为古代中国首都,在14世纪又断断续续作为首都的城市。正是在南京,创作出了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精品,确立了汉语中四声体系。一些最著名的佛教经典在这里被编辑和抄写,由此而产生了经典的“六朝”骈体文(一种中国诗歌与散文的混合文体)。正是在南京,1842年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中国从此开埠通商。还是在南京,1911年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成为他新生共和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今天它还充满自豪地是中山陵的所在地。 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提起南京,他或是她都会向你描绘一幅这样一个城市的图画:在这个城市里遍布古代帝王的宫殿、奢华的陵墓、博物馆和纪念馆。这幅图画中还应包括修建于明朝的精雕细刻的将士和动物石像,著名的鼓楼(马可波罗700年前见过最早的鼓楼,令天见到的鼓楼是3个世纪后的一位军事统帅修建的,他曾在鼓楼上敲击一面巨大的鼓号令他的军队),还有南京郊外的景致——矗立在附近山峰和丘陵之上的寺庙,湖面上的茶亭与荷花,跨越长江的巨桥。 多少世纪以来,山水为南京提供的不仅是美丽的风光还有军事屏障。长江从西,紫金山从东,护卫着这个城市,借用一句描绘南京自然条件的古语:“虎踞龙蟠”。 但是可悲的是,南京城曾三次遭到入侵。 第一次入侵发生在1000多年前,6世纪末时,当时,野蛮的游牧部落毁坏了城内所有的重要建筑,甚至遍挖城墙内的土地。第二次入侵在1000多年后来临,1853-1856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了城市。领导他们的是一位狂热的领袖洪秀全,他在能使一个人跻身达官显贵的科举考试中落第后,使自己和别人相信他是耶稣基督的弟弟。他要推翻清王朝的企图在13年内最终使大约2,000万中国人丧生。起义军在十几年里以南京为都城直到他们被逐出,他们在撤退时把南京城焚为废墟,甚至毁掉了琉璃塔,这是一个由琉璃瓦构筑的多色宝塔,被认为是中国同类建筑中最美丽的。...

  • 余光中诗歌代表作选《摘录自网络》

    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 缅怀一个诗人,最好的方式是去读他的诗。 现选编部分余先生诗作,以纪念这位逝去的当代诗坛“首席缪斯”     余光中生平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生於南京,籍貫福建泉州永春,來臺灣後,生活定居高雄,逝世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華民國作家,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國西密歇根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余光中為華人文學界巨擘,早年為臺灣新詩流派中藍星詩社的成員,著有新詩、散文、評論、翻譯、編輯等凡五十餘種,多篇作品選入兩岸三地的大學、中學教科書。  創作時期:1952年-2017年 代表作:《左手的繆思》《狼來了》《鄉愁》《友情傘》   余光中诗歌代表作选 http://mp.weixin.qq.com/s/XSosZ4-zW_g7QVgJl8Zhmg...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三: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 到南京的竞赛 日本进攻南京的战略是很简单的。日军利用了南京城两面临水的地理位置。这个古都位干长江拐弯处的南侧,江水先北上后东流。只要从东南方向对南京形成半圆形包围圈,日本人就能利用江水的天然屏障,完成对这一首府的彻底围困,并切断一切逃跑路线。 11月底,日军分三路进攻南京。一支部队沿长江南岸前进,他们从上海西北角的白茹口登陆并涌进长江三角洲,然后沿沪宁铁路线前进,此前日军己经炸毁的这条铁路上的大部分桥梁。这支日军由中岛今朝吾率领。他曾是日本陆军在法国的情报处成员,后来成为天皇裕仁的日本秘密警察的头子。涉及此人的著作不多,但仅就已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否定的。《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的作者戴维·伯格米尼称他是“一个小希姆莱,一个控制思想、恐吓和酷刑的专家”,并引用其他一些人对中岛的描述,说中岛是一个虐待狂,在去南京的路上随身带着焚尸油。甚至他的传记作者木村邦宪也把他描写成“一头野兽”和“一个暴虐的人”。 另一支日军准备穿过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太湖,进行水陆两栖突袭。这支部队从上海沿着中岛部队的南侧向西运动。指挥这一行动的是留着小胡子、身材矮小并患有肺结核病的松井石根将军。与中岛不同,松井出身于一个古典学者家庭,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还是日本在上海和南京地区的派遣军总指挥。 第三支日军又在松井的部队以南前进,再转向西北直通南京。率领这支部队的是柳川平助中将,一个秃顶矮小的有文学兴趣的人。或许是由于柳川比其他大多数日本人更深地卷入了南京的浩劫,所以使他的侵略生涯神秘莫测。根据他的传记作者营原丰所说,控制日本军方的法西斯集团开除了柳川,因为他试图阻止他们于1936年2月的兵变。在他被排斥和降级服役后,柳川成了一名在中国的日军指挥官,并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包括攻占南京”,但是军方却把他的名字和照片从当时的出版物中删去了。所以在日本许多人认为柳川是个“戴面具的将军”。...

  • 难忘家乡美味–令人垂涎的缅甸小吃

    缅甸到处可见的各种小吃,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是否怀念它们的美味?...

  • 日本小学教师呼吁日本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道歉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自缅华网》

    松冈环在大阪向日本民众介绍并呼吁观看自己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录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刘军国摄 近30年里97次访问南京 “日本良心”,修补被撕裂的记忆 “每一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遗址,都会感受到以史为鉴的重要性”。12月14日,参加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女士,带着18名日本人一起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市内的其他大屠杀遗址。 松冈环今年70岁,在日本右翼眼里,她是“眼中钉”;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眼里,她是“日本良心”。自1988年第一次去南京,这个月她已是第九十七次去南京了。近30年里,“向当事人调查南京大屠杀一手资料,向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各国人民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是她生活的唯一。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松冈环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上世纪80年代,在给六年级学生讲授历史课时,她发现教科书中过分强调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等日本受害的历史,而没有记载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我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对历史的一种不坦诚、不公平的态度。”为了解真实的历史,松冈环立马就去了中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松冈环回忆道,“当听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经历时,我被他们的悲惨遭遇和历史真相深深震撼”。 南京之行彻底改变了松冈环的人生轨迹。回到大阪后,松冈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面对日本右翼鼓吹“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自己捏造的”“日本军队没有做过残暴的事情”等谬论,松冈环怒不可遏,“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了更有力地批判他们的错误言行,我决定自己收集资料”。 1997年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松冈环在日本报纸上刊发公告征集线索,并开设了“南京大屠杀热线”,收集侵华日军老兵的详细证言、日记、照片和信件等资料。与此同时,松冈环还前往南京,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样,这位普通的日本小学教师开始与南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右翼的恐吓与骚扰,老兵的拒绝与反对……一切都不能让这个坚强的日本女人放弃。在调查过程中,松冈环发现日本老兵和中国幸存者在很多事情上有着共同的记忆,“日中双方线索共同印证的事实,让日本右翼无从反击”。松冈环继续开展调查的决心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充分。多年来,她一共走访了约250名日本老兵。 2002年,松冈环编著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一书在日本出版。之后,她还制作了基于各方证言的《南京——被撕裂的记忆》等纪录片。松冈环经常在日本各地放映这些纪录片,同时售卖相关图书。“书和纪录片汇集了第一手材料,是反击日本右翼谬论的杀手锏。”松冈环说。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首访南京约两年后,松冈环开始组织特殊的访华团——“侵华战争历史学习团”,带日本人到中国学习日本侵华战争史。截至目前,松冈环一共带领约700名日本民众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松冈环说,虽然参加侵华战争历史学习团的日本人都会在行前提前查阅资料、学习相关历史,“但到了中国,参观纪念馆、倾听受害人讲述经历时,他们还是会被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和战争的惨痛程度所震撼。”松冈环向记者介绍。...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二: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 在试图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时,要求必须给以回答的问题是极为明显的。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在现场的日本士兵的行为竟全然不顾人类行为规范的约束?为什么日本军官允许甚至怂恿这种胡作非为?为什么说日本政府也难逃干系?而且至少还应该回答:面对来自它本身渠道的报道,以及它所听到的来自现场的外国人传递的信息,日本政府的反应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讲一点历史。 20世纪的日本脱胎于一种上千年形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等级靠武力争夺而确立并得以维持。追溯以往,人们都记得,日本列岛上有权势的封建诸侯雇佣私人军队,彼此进行连续不断的战争;到中世纪这些军队巳经演变成一个独特的日本武士阶层,他们的行为规范被称为“武士道”(“武士的行为方式”)。为主人效忠而死是一个武士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这种荣誉观当然不是日本文化所创造的。罗马诗人贺拉斯最早界定了每一代年轻人应当对其统治者所负有的义务——“为国而死.无上光荣”。但是日本的武士哲学大大超过了这种对服兵役的适宜规定。日本武士的行为规范极为苛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道义上的强制性,即如果武士们没有光荣地完成军事作战任务,他们就必须自杀身亡——通常是举行极隆重的但疼痛无比的剖腹自杀仪式,这时武士要在证人面前毫无畏缩地用剑剖开自已的腹部自杀身亡。 到12世纪,当时称为“将军”的最有权势的统治家族的首领,向作为天照大神之直系后代而受到崇拜的天皇提出的要求:将军的武士为天皇提供军事保护,以换取整个统治阶级对武士阶层的神圣承认。交易做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只是一小部分人遵循的武士的行为规范,逐渐深深地渗透到日本文化之中,并成为所有年轻男子崇尚的道德行为准则。...

  • 让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的记忆 来源:侠客岛《转载自缅华网》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毫无疑问,这段历史给所有中国人带来了深重而苦难的记忆,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当下,珍爱和平。因此,在当下,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南京大屠杀,我们这个民族究竟需要一段怎样的记忆? 前天,侠客岛邀请到了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李红涛,听他为我们解读上述问题。 以下是本次沙龙的文字实录,有压缩编辑。 记忆关联 我留意到,网上有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南京大屠杀和你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问我,我可能会这样去讲,对于任何一段真正有力量的历史记忆或者民族创伤,我们都应该能够找到与它相关联的地方。 比如,2016年11月,美国一个商场设计了一款文化衫,背后印的是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图片,其情景就是日军挥刀在屠杀跪地的中国平民。尽管商场和设计师说他们的意图不是辱华,而是反战与反冷漠,但还是招致很多网友的批评。最后商场方将这个文化衫下架。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我们神圣民族记忆的一个部分,其神圣性就表现在它不可以被商业化。在这一事件中,你会发现,记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脑海当中,而且占有非常大的分量。 对记忆问题的研究,促成了我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 2010年左右,我开始对集体记忆感兴趣。然而在翻阅了海量文献后,我发现,无论是什么学科,对犹太大屠杀的研究都非常多,而且诞生了很多精彩的学术作品,但是对南京大屠杀却关注甚少。带着这样一种发现, 2011年我正式申请了一个教育部的课题,主题就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一晃五六年过去,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从未终止。 当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必然会涉及比较残忍的层面。换句话说,记忆里面往往会有我们在情感上难以承受的部分。 众所周知,学术研究讲求一种理性与价值中立。但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选题,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甚至是不可能。事实上,我承认,在通过各类渠道接触到早期的报道和图片时,我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心理冲击。但我想强调的是,除去这种情感的波动,在更对历史、人性这样一些更加宏观的事物时,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比如,我曾在图书馆里翻阅1937年12月13日后的中外报纸,它们大概很久没有被人翻开过,因此,在打开之后,我能够清楚地闻到一种岁月的味道。我清楚地记得翻到1937年12月28日的《大公报》,张季鸾发表社评《要为匹夫复仇》:“敌军在南京屠杀奸淫穷凶极恶已是铁般的事实,仅此一端已构成日本帝国主义万劫不复之罪状”。时隔80年,那种怒发冲冠之气,依然清晰可感。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发现记忆也是有它自身的韧劲的。大家都知道,在那段苦难的历史中,有很多国际友人为我们在南京成立了安全区,而这一安全区的负责人就是德国人约翰·拉贝。 1945年之后,南京的媒体还曾登过一些消息,希望能够找到这位救助了很多中国人的善人。但其实1937年之后不久他就回到德国,随后因为纳粹党员的身份,以及他不愿意跟纳粹政府合作的态度,余生过得十分悲惨。 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他的故事的呢?这要得益于已经自杀的《南京大屠杀》(The...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一:序 导言《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图书简介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对日本而言,占领南京是战争中决定性的转折点,是日军在半年里同蒋介石的军队在长江一带厮杀的胜利的顶点。而对中国军队而言,英勇的上海保卫战最终失败,最优秀的部队也伤亡惨重,而南京的陷落则是一次惨痛的,或许是致命的失败。 确实如此。日本人对中国首都的洗劫是一次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大批处决战俘,以及屠杀、奸淫数十万平民,这一切违背了所有的战争规则。至今仍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是公开的活动,是有预谋的残暴行为。国际人士亲眼目睹了这次屠杀,但他们试图阻止日本人的努力却是徒劳的。南京的暴行也并不是军队纪律暂时的松懈所致,因为屠杀持续达七个星期之久。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艾里斯·张(张纯如)对南京的悲剧首次用英语进行的全面研究,是一个震憾人心的恐怖故事。 值此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的日子里,本网站选择了这本《南京大屠杀》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永远牢记这段血腥史。 作者简介         张纯如(Iris Chang),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新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芝加哥度过了短暂的记者生涯,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写作硕士学位。作为美国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之一,张纯如曾获得众多荣誉,包括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项目奖、华裔美国人组织年度女性奖、伍斯特学院名誉博士、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名誉博士等。1991年,张纯如与布雷特·道格拉斯(Brett...

  •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国家公祭日现场《转载自资讯频道_凤凰网》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图为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网 席航飞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