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文文苑
    漫谈泼水节(南洋伯)《缅华网》

    南洋伯 Maung Chan     缅甸人称泼水节为“釘降”(Thingyan)或“大降”(Thagyan),该字源自梵文与巴利文,意即“过渡”“破旧迎新”,后跟随印度婆罗门教的过年传统信仰而转化为“泼水迎新年”——四月13日是迎接释迦天神下凡日,16日是恭送释迦天神升天日,17日是新年。     缅甸人在该节日,念经、拜佛、敬老、行善、泼水迎新年。     南洋伯未出生时,据说是用银钵装香水,向亲友、邻居、行人用香草轻醮、点泼、祝福,或向心爱的姑娘花言巧语、香喷喷地倾盆而下。     南洋伯出生长大后,缅甸农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年轻人坐牛车、马车欢乐出游,沿途村民向他她们泼水、欢乐祝福。     但洋气腾腾、车水马龙的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却演变为青年男女齐坐大汽车沿路高歌,英雄似的接受泼水,而泼水的彪形大汉却咬牙切齿,用大桶水向他她们猛泼或由头顶哇啦哇啦倒下——被泼者越难呼吸,泼者就越过瘾;有的心里变态到还用冰水淋透姑娘全身,想听到姑娘求饶声——但被泼冻水的青年男女总是精神抖擞、嘻嘻哈哈、不甘示弱、还连喊“好舒服!好舒服”……逐渐发展到今日用消防水龙头威力十足地猛喷猛射,不断连声发问“够受了没有?”“怕了吗?”,而“被虐待的”英雄好汉与巾帼们总是挺胸凸肚、气壮如牛地回敬“怕?笑话!”、“可笑哟!好笑哟!太可笑哟!”——你来我往,互不服气,互相逞强好胜、决不服输! 泼水狂欢节这印度婆罗门教传统信仰,在缅甸掸邦、云南德宏、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古印度文化圈都很普及——在泰国与马来西亚暹族叫Songkran(4月13-15日)、在老挝称Pi Mai(4月13/14日到15/16日),在柬埔寨是四月13-16日——大多保留着原汁原味。 *记得蒲甘王朝末代国王Nara Thiha Pathei吗?他在1267年用其战无不胜的王家象队,跟蒙古大军铁骑在缅中边镇Ngasaung Gyang对打厮杀,不幸大败而南逃卑缪(Pyi Myo),因而获名Tayout Pyay Min(畏华而逃之王)——该蒲甘末代国王不仅每餐一定要1000碟佳肴,他也非常喜爱泼水狂欢呢!...

  • 诗词歌赋
    中国人 (叶国治)

     我欢呼,中国進入了新时代 中国人,邁开大步 走在改革开放大道上 中国人,不再是魯迅笔下的卑微 中国人,不再是柏楊笔下的醜陋   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 创造了令人惊艳的奇迹 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填写了光栄的簡历 被压迫的中国人 在毛泽东领导下 推翻了三座大山 有尊严地站了起來 贫窮旳中国人 在邓小平的引领下 摸着石头过河 摔掉了头上的“穷帽子” 逐渐富了起來...

  • 华文文苑
    美国南加州缅华会名誉会长朱徐佳(苏顺路  洛杉矶)

    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华中校友会成立于1990年。当时我们家居香港。1995年我们合家移民美国洛杉矶。1998年我们夫妇到橙县居住,在一家缅甸华侨开的电子厂找到工作。一来初来乍到,忙于工作。二来头10年华友会活动较少,因此少有接触。 不知不觉世界进入21世纪。2000年洛杉矶华中校友会举行10周年晚宴。我太太黄月琴1962年高中毕业于仰光华侨中学,来到美国,加入了这里的校友会。我第一次跟随太太前往参加晚宴。 名誉会长朱徐佳 我们坐定不一会,走来一位女校友,她面目清秀,皮肤雪白。她就是朱徐佳。身后跟随一个较年轻,同样清秀洁白的女士,是朱徐佳的弟媳,叫黄艳玲。我太太高中毕业后,一直在缅北崩弄族首府南山市教书,后来教补习班。朱徐佳知道后,特地领原居南山的弟媳来相认,虽然当时艳玲还小,但因我太太曾住宿过她家,印象很深,一眼即认出来,並马上领我们去见她母亲。两人过去姐妹之交,此刻一见如故,喜出望外,共叙别后各情。当晚演些什么节目,都回忆不起来。可对朱徐佳畄下深刻印象。 左起:黄艳玲 黄月琴 黄嫂(梅美霞) 不久华友在朱雪雪母亲家开干事会,我们虽家居橙县,路途遥远,可还是驱车赶来,会议决定每逢周六集会,当场聘请学长丘国壤的太太莊玉娇女士教拉丁舞,后来参加人数增多,地点迁至中国城。 华友周六活动在会长张少战,付会长杨德欢等的积极领导下,越来越红火,一起吃喝玩乐,一起学跳拉丁舞,迎来了连续十多年的鼎盛时期。每年举行周年庆,祖国传统节庆及航天等时事庆,美国节庆等。当时文艺演出由朱徐佳等负责,她先后编排和模仿许多精彩节目,如阿细跳月舞,墨西哥风情长裙舞,印第安原始风情舞,俏夕阳泼辣舞……等。使华友各类演出增添许多精彩,功不可没。制作小品,个人独唱,夫妇共舞等则不计其数。 朱徐佳编演"俏夕阳" 华友有个智多星秘书朱雪雪,善于出谋献策,每年都拿出奇装异扮节目,有自由式,也有规定式。记得头年自由式化妆比赛,朱徐佳身穿华丽的欧式贵妇装,力压群雄,与扮演老佛爷的朱雪雪等夺得佳奨。后来她又先后以奇特的美人鱼装,耀眼的缅装秀,屡屡得奨,几乎没有一次落空,成为华友化妆比赛的常胜花仙。 2002年,粟福祥老师新任南加州缅华联谊会会长,积极动员华友会,南友会等校友们参加缅华会,並恳请各校友会领导参加缅华会领导班子。各校校友纷纷报名入会,朱徐佳也加入缅华会,当时会员人数急增,会务活动丰富多彩。2004年,会长粟福祥动员120多人代表团,前往广州参加第三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会前先去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旅游。为了行动快捷有序,分成四队,每队三组。朱徐佳被推选为第四队长。到机场集中时,她把事先制作的橙色五角星分发给四队队员,贴在托运行李上,总计十次进出机场,他们第四队行动最快。深获大家赞赏。初次显露与众不同的领导能力。 朱徐佳编演"印第安风情" 在后来的几年里,朱徐佳一边继续上班,一边热心投入缅华会各项工作,2008年,当陈祥炎卸任会长,缅华会董事会,一致推举朱徐佳接任,成为第十七届会长,也是唯一一位女会长,巾帼不让须眉。 当缅华会长即光荣又任重,上要联系董事会,下要领导干事会。即要为每年的开支筹款,又要开展大小活动。初任阶段,朱会长虚心向前任会长们学习,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领导干事决定年活动计划,除春宴,双亲节,敬老三大活动,还穿插举办烹饪班,插花班,閒聊会等。由于朱会长本身擅长音乐舞蹈,春宴时比其他会长更能深入地领导节目排练,亲自登台表演。双亲节,敬老活动时,亲自搞小品,玩游戏,有声有色,轻松自如。 华友化妆比赛 朱徐佳(右二)朱雪雪(左四)...

  • 华文文苑
    港澳游经历(丛中草《炳辉》)

    草长莺飞二冄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以上两首古诗,道尽春日阳光明媚,万象更新,山川秀丽,和风徐徐,气候宜人。外出旅游踏青,此正其时。小草,内人和犬儿,也规划一趟赴港参加外甥女瑤瑤的婚礼。及顺道澳门,深圳,潮汕游。我们一行三人,于二月二十七日午夜时分,从洛杉矶启程,经过难熬的十五个小时又二十五分的长途飞行,于三月一日清晨八点抵达香港机场。经一番通关手续出得閘门,二姊林慧芳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租了的士,先回二哥仲华处,稍事休息片刻,外出解决午餐,返回二哥住所整理行李,晚餐後,小儿就跟隨到他表哥林子敏家中入住。我二老就由二姊带着到九龙旺角地区,由二姐出资,租下有二房一厅,一厨一浴的民宿入住。 三月三日早上八点,正是一个好风好水的大好日子,女方假座香港北角,港島海逸君绰酒店,八楼厅房作为迎亲活动。十点左右,新郎风度翩翩,兴致勃勃的带着众兄弟(伴郎)来迎亲,然而却给灵巧活泼如喜鹊般的众姊妹(伴娘)挡在门外,要求新郎和各兄弟,做各种游戏动作和对答她们所提的问题和要求。她们满意后才开门让新岳母牵着新娘出来交给新郎,并祝福一对新人互相恩爱,白头偕老。接着一对新人分别向父母,及各位叔伯长辈敬茶。礼毕,众亲朋好友乘车,赶往香港柴湾,鲤鱼门公园礼堂,参加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 正午十二时正,良辰吉时己到,新娘子瑤瑤身穿一袭洁白婚纱,手挽着父亲的手,在轻松愉悦的结婚曲下,由大堂门口轻移莲步,缓缓步入会堂。在这里,小草不是卖花赞花香,外甥女瑤瑤,自小就是个美人胚子,今天浅妆淡抹,身着一袭华丽婚纱,仿若仙女下凡艳光四射,殿堂生辉,令观礼亲友眼睛一亮,纷纷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闪光灯闪个不停,高大英俊,风度翩翩的新郎哥麦浩彬先生,在舞台前等着岳父大人亲手把新娘娇嫩的小手交到他手上。小两口焕发愉快幸福的笑容,亲友们再次响起热烈掌声以示祝福。小两口曾留学澳大利亚,经过七年的爱情长跑,互相了解,历经风雨,今天修成正果,走上红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证婚律师见证下,一对新人互换婚戒,并发表了各自的结婚誓言,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说到动情,双双热泪盈眶,观礼亲友再度响起热烈掌声以表祝福。接着证婚律师请双方父母上台作为主婚人签字,并见证两位新人在结婚证上签字。最后证婚律师宣布礼成,并再次祝福两位新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观礼亲友再一次长时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以示祝福两位新人幸福美满,至此结婚仪式礼成。 下午五点,一对新人在港島海逸君绰酒店,五楼君绰厅,设下婚宴招待亲友和来宾,席开二十余桌。宴会厅高雅宽敞,灯火辉煌,摆设豪华富丽。七时入座,酒水,果汁随意喝。菜肴极具奢华丰富,鲍,翅,肚,参,贝,海陆空色香味俱全。这次婚礼办得豪华阔绰又不失传统,小草真是大开眼界。 四号慧吟跟着二姊和大哥回潮汕地区省亲,儿子和几位表兄弟等一班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节目,独留我这老古董闲来无事,就打电约了南中外文红岩班的谢兴志校友,一起去钻石山地区的南莲园池和志莲浄宛玩。园内花草繁茂,绿草如茵,树木苍翠,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径小榭,流水荷塘,悠游锦鲤,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人在其中,仿若置身世外桃源。这一切,都是经过大师名匠,精心设计建造的。在香港这样繁华喧嚣的都市,能有一块这样休闲的乐土,实在难得。 人世间,有乡情,亲情,友情,爱情跟同学情。其中学生时代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交心,一起长大的同学情,在人生旅途中,这份感情是难于忘怀。拜现代科技发达,很幸运在香港找回了五十多年前在南中外文班伊江乙班同一课室学习的谢兴毅,阮仰达,刘焕成,郑琦和谢兴志(外文红岩班)等老同学。大家相约在茶楼饮茶叙旧,大家见面十分兴奋,谈了离开母校后的经历,谈到以前在母校的学习生活。话匣子一打开,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没完没了,把大家带回到五十多年前,在班上的共同学习生活,使大家无限的缅怀,无限的沉醉。这次的聚会,杨民政同学在厦门无法即时赶来赴会,要不然我们这群同班同学真是大团圆。 五号一早由兴毅,仰达,煥成抽空陪着我到深圳玩,到了深圳海关,採用电子通关,只用数分钟就过关,非常快速先进。到了深圳市区,煥成同学可是识途老马,熟门熟路,带着我们到公园,游乐场,商场都走透透。给我一个印象就是”进步”二字。记得四十二年前离开祖国大陆,那时的深圳只是一片农田,而如今却变成大厦林立的繁华都市。 八号早上,由二姊慧芳带着我,慧吟及儿子一行四人,乘船过澳门,经过一小时的快速航行,于早上九点到达澳门,通关也是非常快而简便。出得关口,原江西九江市归侨同学,现是澳门广东中山两地的企业家赵南生同学和夫人邓惠爱同学,亲自驾车到码头来迎接我们。上车后就直接驱车到他澳门的工厂,向办公室的文员交付工作后,又驱车把我们接到他澳门的豪宅。稍事休息,打电话去约同是原九江归侨同学的陈红焱,一起出来到澳门各景点,赌场走走。陈红焱同学的摄影技术一流,非常专业,在各景点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中午陈红焱同学作东,请大家吃一顿极具澳门风味的午餐。餐罢,又和我们一起继续澳门历史景点和澳门博物馆,去领略澳门的历史风采,所有开销由赵老板包。到了临近黄昏,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闪烁的霓虹灯,整个澳门成了不夜城。我们又重返威尼斯人赌场,领略它的灯火辉煌和幻灯表演及舞动的音乐喷泉。然后在赌场内找了家高雅餐厅,由赵老板夫妇作东,吃了顿豪华丰盛大餐。原本计划在澳门过一夜,第二天去中山,参观赵老板的大厂和他在中山的别墅。只因来时,儿子没来得及办理中国签证,所以只好打道回港。 应居港印尼西加坤甸同学会,副会长林仲华先生的邀请,三月十曰早上十点,由原九江归侨学生林静杰同学,现是香港进囗批发商林老板,亲自驾车接仲华兄,二嫂,慧芳,慧吟和我,一起到香港西贡海滨公园参加聚会野餐。到达目的地,已有二,三十人,之后又陆续来了十余人,他们是印尼坤甸市各个华文学校的校友。聚会一开始,会长徐政和先生,简单的介绍我和慧吟这两个外来客,并表示热烈欢迎,众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也很感动。会长徐政和先生人很随和,平易近人,说话有条理,确实是一位好领导。在会长徐政和先生和副会长林仲华先生的领导下,个个岁数较长,但心理却很年轻,唱歌跳舞样样行,和他们在一起,受他们的感染,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副会长林仲华先生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曾多次组织带队,外出旅游,丰富大家的晚年生活。林先生服务侨社的精神,是源自于他的家庭。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慈父早年是厦门大学海外函授部毕业,对汉学很有硏究,写得一手好书法,在潮汕地区,很多学校,会所庙宇都留有他书写的牌匾墨宝。在他教导下两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遗志。大儿子林孟华性格热情豪爽,热心服务侨社。在全印尼潮州公会仼秘书长一职长达十多年,现因年事已高,体力有限,只仼雅加达潮州公会一职服务侨社。 三月十二号,老同学焕成热情邀请我们几位老同学上他家作客。由仰达同学带着我和慧吟坐地铁到大埔,到站后在焕成带领下,兴毅,仰达,我和慧吟一起乘坐小巴士到他家。他家是一座三层小洋楼,上得三楼天台,由于地处香港郊区,天台上种满了花草。站在天台上,可远眺四方,空气清新,微风习习,分外感到神清气爽。邀约三,五好友,泡壶好茶,天南地北,闲话家常,远离繁华尘嚣,此乃人生一大乐事。煥成夫妇十分好客,特地煮了缅甸美食鱼汤米粉和油饭招待我们,大家吃得不亦乐乎,大家在焕成家玩了好一会才离开。我们也于三日十四日回到洛杉矶。这次港,澳游,收获很大,陈年美酒最香淳,最纯最真同窗情。 2018-4-9  于洛杉矶。    ...

  • 侨友动态
    美國南加州緬華聯誼會組團两日游(蔡煜群 摄制)

    美國南加州緬華聯誼會組團 二部大客車,一百多位會員,兩天一夜, 前往  科羅拉多州,倫敦橋 ,拉夫林,  旅遊。Mar-(17~18)-2018。  ...

  • 华文文苑
    谨防伪装荷兰警察的东欧骗子(荷兰老华侨  张国强)《缅华网》

    (编者按:南加州缅华会友程文荣,黄团珍夫妇随团前往东欧旅游,经过荷兰,离团留下来与当地的好朋友张国强相聚几天。某日张国强带他俩到鹿特丹参观,发生了一件“遇骗子“的事,以下是张国强的叙述。) 上星期我带几个中国同胞到鹿特丹悠游,在鹿特丹“露天码头博物馆”(Blaak地铁站与Beurs地铁站斜对面,海洋博物馆后面)东观西望、取景拍照时,一个貌似游客的洋人走过来,笑容满面请求我替他拍个照,我就欣然替他拍了。拍完后他连说Thank you, 然后问是中国来的吗?我微笑不答。 我们继续徐徐向前东观西望,在上桥去博物馆时,突然健步跑来两个洋人,一个把手中证件一扬,说是Police,厉声说要查Passport与钱包,另一个示意把护照与钱包拿出来给Police查一下。我的中国朋友想拿出来,我喝止他们。我四看无人,怕护照与钱包被抢劫或拿跑,就叫朋友别理会,跟我快走。 这时,我们看到另两个洋人前后围过来,其中一个好像就是请求我拍照的那洋人,他们都示意把护照与钱包拿出来给Police查一下就没事。我知来者不善,就催朋友别理会,跟我快步走到岸边有行人的地方……那Police模样的就朝我大喝一声,指着他前面 “Stand here!”(站在这里!),还抛出一句: “也查可卡因、海洛因毒品”。 我不理会也没被吓倒,面不改色地叫朋友快跟我走。 他们眼睁睁看着我们无畏无惧快步走开,连问我们是否Chinese?是否住在附近旅馆?我不理会,尽快带朋友走远。他们无可奈何,悻悻然朝另一方向走了。 大家走到岸边安全地带后,我想找真警察投诉,可惜找不到。 总之,这几个洋大汉牛高马大、伪装警察与游客,声势汹汹、前呼后拥、互相配合……像是东欧人(波兰人?捷克人?匈牙利人?),但完全看得出他们专向Chinese游客下手,借口查护照、查钱包、查毒品…… 希望同胞游客们提高警惕,谨防被招摇撞骗、恐吓、搜身、敲诈、妙手空空偷抢!...

  • 小说翻译
    《缅甸短篇小说》西耶迎(作者:棉珍。 译者:丘文)

    (一) 两个逆向运转的圆圈。 运转速度不同,向后转的转速快而向前转的慢。附近的树木和电灯柱,忽地后退运转逃避的时候,远处的野树和棕榈树,向前慢慢稳妥地迎面而来。 步行小道忽隐忽现,田间守望茅亭隐隐约约,田畦整片摇晃摆动,在一片黄色的作物茬子远处,可以謁见一尊矮小的褐色佛塔。 天泛着紫色。因为雾霾笼罩成了橙黄。是将要日落的时分。 「嗯……照这速度,日落前就可以绕过“孟加拉苹果弯”,孟加拉苹果弯村落疏,较为荒凉。今天的会议非常冗长,运气好才赶上最后这趟车。」 在公路上使劲跑动的“岱娜”车上,西耶迎望着车窗外自个儿想着。车上的乘客己不如初上车时的活跃。已没有初时吵什聩耳的交谈。发愣的,呆滞的,打瞌睡的,整辆车鹅默鹊静。伸懒腰时发现对座一位胖胖的女人瞪视自已,西耶迎颇感不自在。这女人满臂一圈圈的金手镯。为什么要注视我呢?烦恼地西耶迎寻找着答案?是不是因为穿蓝纱笼和“岱彭”外衣?因为要参加会议,所以非得穿校服不可。是不是这贴有“西耶迎”三字标签的棕榈皮篮子引起的。随手携带的东西不能没有名字标签。这篮子是一位旧学生貌蒙送的,奉献者说是亲自从自已的棕榈叢中砍下树枝削下皮,亲自编织的,所以受奉献的老师,对奉献品也得珍惜。 篮子大小适宜,刚好可以容下饭盒和热水壶,对西耶迎来说非常适用。在村里上学拿这篮子,上市里开会也用这篮子。西耶迎不会吃零食。单靠饭食。三层篮二层饭一层菜。放零食钟响,吃一层饭和半层莱,中午放课时吃另一层饭和剩下的菜。这是西耶迎的个人习惯。 想起在校吃饭的事,难免又牵引起学校。“彪班登”小村距离城市远,却也安安谧谧,适宜居住。这村是西耶迎的故乡,有一间小学,西耶迎是这校的校长。 「在我们学校前的小溪,带着朗朗的读书声流淌而去。」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貌梭敏作文中的一句。 是的。学校前有一条会唸书的小溪,从溪前田野里望看学校的话,会以为是平房,蹬上溪堤才会知道原来是两层楼。校门进口处掛着黄色的小玲的黄花夾竹桃树。 校的北面有一株会拍拍翻书的大榕树。 校南有一泛着“瓦龙”园圈细浪的水池。 在校的南边有学校的种植园,准备下种前阡陌成行时,園圃就像一张具行格的练习本页面。園圃边竖着一个招牌,“向土地表示感恩,土地会给予反馈”。是貌梭敏的口气。(以前的学生貌素敏,是现今的西耶宇素敏)。 “岱娜”车加速行驶。 田野里两只水牛在角斗。看见一个挑青草担的人。 西耶迎的学校里有两位助理教师。一位是貌梭敏,另一位叫芮芮温。两位都是彪勃登村村民,都是西耶迎的学生。均是可靠,负责任,可信的助理。只有一样,可要不时监控貌梭敏那不驛的性格。貌梭敏以为不能在机会众多的城市生活,而必须蹲在寂寞的小村,不时会发出寃言。...

  • 诗词歌赋
    思秋(秧炅)

    碧空無雲萬里晴 群雁成行向南飛 秋風撲面精神爽 夕陽懷下憶君情  ...

  • 侨友动态
    美国南加州缅华网成立四周年贺词(南友会 贺)

    美国南加州 缅华联谊会缅华网创网四周年誌庆 无瑕人品清于玉 不俗文章淡似烟 南加州 南友联谊会贺    ...

  • 精彩转载
    “中缅友好出版资助计划”启动,邀您一起共谱胞波“新篇章”

    2018-04-05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缅甸金凤凰中文网报社  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 为进一步促进中缅友好,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启动“中缅友好出版资助计划”,面向所有作者、译者和出版机构,公开招募中缅友好题材的缅文专著或翻译作品,提供一定金额的资助。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申请。申请流程如下:作者或译者申请资助,应提交以下资料(中文或缅文) 1.作者或译者申请资助,应提交以下资料(中文或缅文): ——与缅甸出版社签订的出版合同(包括缅文图书版权说明,翻译书籍须提供原版图书版权说明) ——作者或译者简介 ——待写作或待翻译的图书作品简介 ——写作或翻译进度计划 ——资金使用计划 资助标准:字数少于10万缅文成书,资助1000美元;缅文字数介于10万至40万,资助3000美元;缅文字数超过40万,资助5000美元。 撰写或翻译期限为6个月。 2.出版机构申请资助,应提交以下资料(中文或缅文): ——成熟的出版计划(包括出版进度、编辑方案、印刷计划等,翻译书籍应提供与外国出版社版权合同); ——成书书稿; ——作者或译者简介;...

  • 诗词歌赋
    《吊陈香梅》(林郁文)

    云端鹤影映斜晖, 岁月春秋雨雪霏。 烽火连天离乱泪, 萍踪飘絮怨迟归。 八千里路山河碎, 四十年间梦幻非。 修得梅香寒傲立, 依依桂魄照青帏。 –  著名美籍华人、中美“友好使者”陈香梅女士3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家中逝世,享年94岁 文/林枫(郁文) 2018年4月5日清明节 作于于昆明文瑞书斋      ...

  • 诗词歌赋
     大爱无疆《 拜祭爱心大使丛飞-郉丹》(作者:卓叶)

    丛郉联莲冥吉田           听闻竹炮响青天                    ...

  • 诗词歌赋
    诗词欣赏《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Qingming Festival by Du Mu(万昌盛、王中英译) The ceaseless drizzle drips all the dismal day,...

  • 诗词歌赋
    上山访古刹(朱徐佳)

     三五好友 上山访古刹 谈说间信步走来 只一句鐘  就到了 師傅迎了出來 並沒有擁擠人潮 上香也不用排隊    圍坐木桌旁 品嘗清甜水梨 聽溪水蟲鳴聲 木魚聲若有若無 兩個女孩 在涼亭一角溫習功課 好個清靜所在  ...

  • 侨友动态
    盛会花絮 (朱雪雪 4-2-2018) 

    (一)晚会盛况 2018年3月31日,南三藩市福源酒家灯火辉煌,喜气洋溢。北加华友庆祝校友会成立26周年暨欢庆辛维庚老师百岁华诞。南加华友雀跃万分, 组织了50人的团队前来助兴。已步入老年的华中校友们又欢聚一堂,个个两鬓花白但笑容可掬,年岁虽高,心态不老。期颐之年的辛老师老当益壮,头发浓密,腰板挺直,耳明目清,和我们这一群学生聚在一起,完全显不出他是我们的老一辈。   (二)珍贵的组合 今晚到会的,有1951年华中复办第一届高中毕业生,86高龄的邱国壤学兄。第二届毕业生,83高龄的谭月英学姐。还有1963年华中被收归国有而停办的最后一届初中生,67岁的朱雪璇。期颐,耄耋,耆英的师生组合欢聚一堂,百岁老师与最老和最少的学生同场,机会鲜有。更可贵的是个个健康,人人幸福。   (三)亦师亦友 辛老师不但是我们姐妹的恩师,还是世交。辛师母(幼娣姨)和我母亲是同窗好友,晚会上见到辛老师的儿子及孙女,和他们交谈时,他们也认识琼凤姨(我母亲)。我们还交换了前辈当年的婚照。   (四)我们的节目 和往常一样,有了节目的构想,却难抽出时间排练,每次都是临时抱佛脚。3/30晚到达旅店已是晚上8点,大家随便吃了一点食物充饥,就在旅店的餐厅里匆忙练习走台型和动作,次晚就大胆登场。靠着良好的麦克风音量,也算达到了演出的效果。 请点击以下链接观看我们的节目:   https://youtu.be/RBfkzPF-p5I   (五)同志加兄弟的友谊...

  • 精彩转载
    缅华文化界杰出战士巴宁(作者:曾冠英–已故)(缅华网)

    巴宁同志是缅华文化界一位杰出的战士,他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即致力奋战在缅华文坛上,直至他为之奋斗大半生的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年,才因病长辞人间。他为人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思想进步。他的革命气质与文化事业上的卓著贡献,为缅华进步与爱国人士所共同关注与敬仰。他是缅华社会享有五星红旗盖棺殊荣的第一人。 巴宁(1904一1951年),原籍福建省海澄县新埯乡(现属厦门坎巿郊杏林公社),早年丧父,依母针线所得微资上学。他于一九三0年十月一曰,任由“缅华书记公会”的《新芽小日报》总编辑兼总经理。一九三四年五月四日任“励学社”社刋《卜间》旬刋主编和该社的负责人。一九三五年八月,参加发起成立“缅华青年学会”,并任该会监事与会刋《明天》编委。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任“缅华文艺界救国后援会”主席及该会会刋《华侨呼声》编委。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任“缅华文化界救亡协会”常务委员兼主编会刊及主持规律周刊社的《规律》和《文学》编委。战后一九四五年八月五日任“新仰光报”主笔兼副刊《三年》编辑,直到他去世。 巴宁十七岁时,他读书的新江小学校,因老师对学生粗暴,引起风潮,全校学生罢课退学。待风潮平息后,只有他一人因家境清贫而退学。旋即离开家乡,途经厦门随族人去缅甸过着流浪的生活。偏在这时候,传来他母亲的死讯,他就发发牢骚,藉泄悲愤。当时在他自己的照片上,写了一首诗: 禽兽充途鬼满邻,频年落魄此吟身。 会当独上高峰顶,白眼看他世俗人。 其后有人介绍他到山芭教书,空闲时学会了记账,成为他后来转入商埸谋生的技能。他练习书法(后来仰光许多华侨商店请他写商号招牌或议定书)。 一九三0年十月一日,书记公会出版《新芽小日报》,展开新文化运动。巴宁以原姓名丘筱儒(后简作小如)名字,任该报总编辑兼总经理。 《新芽小日报》的编辑人员是林环岛(云涛)、汤道耕(艾芜)、郭荫棠(郭公)、王思科(锡戈)、吴怀世(景新)等。林环岛同志还兼"文化促进社"的业务。那时仰光华侨的精神粮食,由文化促进社介绍的居多。艾芜同志当时兼负责《新芽小日报》的校对工作。小日报也象大报一样,有专电、新闻、副刊《血花》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辟有《问答信箱》,为当时仰光其他华文报所无。 小日报因揭发了国民党政府腐败真相,和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引起了在仰光的一些国民党人的不满,致发生与“五三社”附刊在《覚民日报》的“推进机”(刊名)论战。小日报摆事实讲道理,“推进机”则认为揭疮疤,故意丑化蒋介石。但事实终归为事实,一手难掩天下人的耳目。“推进机”难于招架,就采用谩骂、攻击人身、造謡、诬蔑不讲道理,反而丧失在侨界的信誉,终究打了败仗。他们不甘心于失败,就利用金钱买通英殖民政府的有关人员,以“莫须有”的罪名,于一九三一年年底,逮捕小日报的林、汤、郭、王、吴诸人,并勒令出境,巴宁已不是黙黙无闻的人,同时对方便亦慑于他的族亲是当地有地位的名人,不敢去碰他,因此巴宁未遭出境之处分。 《新芽小日报》一时离开了几个得力骨干,业务受到影响,但巴宁还是极力支撑,仍兼总编辑及总经理。当时仅十五岁的陈德润不怕被抛掷臭鸭蛋而干派报工作。报纸继续出版四十多天,后来由于承印的明明印务公司提出的条件苛刻,因而不得不忍痛向读者告别。 《新芽小日报》出版时间?很长,它的影响可是巨大的。三十年代初,出生在缅甸的林望中同志(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新闻社总社副社长,中侨委国外二司副司长,福建省外事办副主任等职),后来谈起了小日报,对它有高度的评价。他说,我开始接触进步思想,一是从阅读进步著作开始,二是新芽小日报对我(林自称)有很大的启发,它是起了在缅华社会播下了进步种子的作用,推动缅华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而巴宁的贡献是卓著的。 一九三四年,缅华学术团体相当活跃,有《野草》、《椰风》等专刋在各报刋登。巴宁与那些被对方嘲为"新芽余孽"的年青人,成立“励学社”,并于同年五月四日出版《卜间》(卜间是巿场的意思)旬刋。 《野草》以小品文为主,《椰风》内容是纯文艺,而《卜间》则标榜杂文。它每期总有一篇刋头语之类的文章发表,大都由《卜间》巴宁执笔的。该刋有些文章题材,曾被艾芜同志纳入他的小说《南行记》。 一九三五年八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缅华爱国青年,深受鼓舞,就在八月十七日成立《仰光华侨靑年学会》,这是仰光爱国华侨有史以来的大团结,巴宁是该会发起人之一。该会会刋“明天”就是他命名的。“明天”周刊只出版了十七期,因受殖民政府压力,有的负责人如徐及李豋报退会,会务慢慢停顿,其后无形解体。监事兼"明天"编委的巴宁,孤掌难呜,他至为恼火,小日报停刋了,“明天”相继被扼杀了,他就在“卜间”连载他那篇未完成创作《失败》,以泄内心的极端愤慨。他后来又在“仰光日报”副刋《文艺》版发表关于他那篇描写缅华救运的创作没有完成,写了《关于“失败”的失败的声明》。这篇文章是在抗战后一年见报的。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后十天,巴宁仍与励学社全体社员(共二十六人)及仰光许多爱国青年组成“缅华文艺界抗敌救国后援会”,简称“文救会”,巴宁被推选为主席。“文救会”成立,就送社员马寒冰同志回国从戎。一九三八年五月九日及十一日,又先后送曾智明、李孝三、林秋棠、许金荣(泉州巿华侨大学副校长,已故)、郑有礼、苏学新(原名承德,曾于抗大毕业后,参加第八路军作战,日本投降后,在故乡贞岱村,因家庭事故服药自杀,时年三十九岁)等回国,入延安抗大学习。文救会因募陕北公学基金,被当时仰光救灾总会,借口国民党政府命令捐款须“统汇”为辞,企图迫令文救会把所募的款项缴交蒋政府报功。文救会以陕公基金与一般捐款性质不同,自无需“统汇”。因而引起救灾总会的当权者不满,煽动各华文报不准刋登文救会活动的消息。文救会宣传刋“华侨呼声”也被迫停刋。至此,巴宁仍?往直前与励学社一些同志,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南洋总队缅甸支队”,继续公开进行救亡活动,还扩大爱国的文化界阵营,成立“缅华文化界救亡协会”,总会设在仰光,并在卑谬、桥贝、新彪遵、亚兰等大中城巿成立分会,巴宁仍负责总会主要职务。出版方面,接办规律社出《规律》周刊,又在“中国新报”附设《文学》周刋,稿件的修改与编辑,多半是巴宁负责的,他的“思想杂谈”,“经济漫话”多在《规律》专版发表。 日本侵缅战争发生(1941年底),巴宁和妻子和三个幼小的儿女疏散到山芭,靠着教几个学生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生活,家贫营养不良,影响他的健康,但他刻苦支撑,度过无情岁月。他曾把这些苦难的滋味写下来,后来发表于“新仰光报”副刋。其中有:...

  • 诗词歌赋
    游春园 (倩兮)

      满园绿树群雛闹, 花攒锦聚争妍娇, 春意浓郁思亲切, “北斗”就将泛金黃。  ...

  • 华文文苑
    期颐寿星—–辛维庚老师(更生)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辛维庚老师也。 非常荣幸,很有福气,在“北加州华中校友会”成立26周年的庆典上,给敬爱的老师辛维庚祝百岁大寿。           双喜临门!沸腾,雀跃,写在每个人脸上。 加拿大的儿子,纽约的孙女,赶来给父亲,爷爷拜寿。 孝子,学子,亲友和各地校友会,络绎不绝的庆贺,祝福,拍照,握手,拥抱,把辛老师忙得应接不暇,由不得间歇。从他脸上读出了欣慰,喜悦和笑颜。           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谓“期颐”。           活到百岁,不乏其人。活得健朗,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委实不简单。           早些年,辛老师还和几位老友摆龙门阵,茶叙。曾几何时,此情此景不复存在。故友有的已作古。“对茶当歌”是过往。           不敢相信,时至今日,辛老师出门还坐公交车,不远的路程健步而往,无需作陪。           年年,校友会给他老人家祝寿,席开二三桌,他总是默默而坐,极少言语,不多吃,排除鱼之外的肉类菜肴。唯有大家要求才讲两句。说出来的是经典的禅语,感悟人生的真谛,也谈谈养生之道。          ...

  • 通知通告
    南加州缅华联谊会缅华网创网四周年誌庆(丘文)

    璀璨四周年, 雕文织釆, 爱国爱乡立场坚, 言论铿锵震四海, 旗帜鲜艳。 播固有文化, 承继传统, 笔底春风聚族众, 宣扬拳拳祖籍情,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