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南山华侨学校"

  • 侨友动态
    旅缅传承中华文化创办“南山华侨学校” 《记父亲-孙剑锋》(作者:孙多芳)

    南山市迷人风光      首先感谢我仰光“南洋中学”第三十一届海鹰班班友蔡燕鸿同学的动员,鼓励和敦促,让我提起勇气执笔撰写此回忆文章。我的爸爸孙剑锋1917年4月19日出生在中国安徽省,凤台县曹集乡孙台村一户农家。儿时读私塾。     1937年“七七”事变,华北国土被佔,首都南京沦陷。1938年夏天战火沿淮河而上,铁蹄踏到家乡,日寇残暴,獸行罄竹难书。国难当前,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救亡图存人人有责,爸爸立志抗战救国。毅然拜别双亲投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后期。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学员。毕业后历任十一集团军所辖第六军和二十集团军所辖五十四军干部训练班教官。几经调任,后于1943年任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四团第一营第三连上尉连长,率兵打仗,成为一名远征军军人。参加过怒江防守战和1944年五月著名的滇西反攻腾冲战役。此战役,爸爸勇敢善战,率全连首先攻占腾冲城南的敌军重要据点 “来凤山营盘坡” ,立下战功。这一仗奠定了腾冲战役的取胜并迎来抗日战争滇西反攻的胜利。 南山市华侨学校孙剑锋校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爸爸保家卫国的初衷已经达到便在当年10月脱下军装退伍。暂留腾冲以教书为生计。这时候认识了从缅甸北掸邦小城南山因躲日本,逃难到腾冲的母亲,与母亲结婚后1946年阴历9月26日生下我。在我三个月大父母带着我返回母亲战前出生旅居地南山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开始了爸爸旅缅南山的教书生涯。     爸爸是保家卫国的幸存者。军校培养的素质,当教官的历练和战场上出生入死带兵打仗的经历给爸爸在创办 “南山华侨学校” 和为南山华侨与侨居地的官(五十年代前南山是土著人崩龙族土司官的官邸所在地)民之间的关系构建以及开拓华侨在南山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有了用武之地。从而自1947年春之后的二十来年间全身心的投入在爱国,爱侨的事业上。 南山市崩龙族土司与南山华侨在一起,第三排左一穿白衣白裤站立者为陈堂老师      爸爸生性乐观,豁达,正直,平易近人。与南山的侨领一起领导南山华侨融入当地社会。南山的土司官很尊重汉人(南山人们对华侨的称呼)当地的崩龙族及掸族和印度,巴基斯坦侨民也与汉人和睦共处。侨领们把南山的侨务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爸爸也赢得了尊重。南山周边远近,人们都知道南山有个孙老师。到了南山只要用缅语说找中国老师就会被带来见爸爸。中国老师成了爸爸的代名词。     南山是海拔5332英尺高的高山小城。其南有皎脉,东南是昔博,东边有帮隆,东北是南渡。主产茶叶。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建了一座英国人的红茶厂。有所南山唯一的最高学府七年制的英缅文学校(后来升级为九年制),还有小水利发电站供城里居民晚间用电和在高山拦溪筑坝蓄水引入居民家的自来水。小城南山只有一条依着山脉走向,西高东低而修,全长约6-7公里柏油路面的一条主街道,贯穿全城形成主城区。街道两边或傍山修建或靠豁筑架盖起房屋。房子多为铁皮瓦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按民族聚居和商铺聚集的特征将这条主要街道划分成三个街区。西头一段地势较高的中国人聚居区是汉人街,中间一段较为平坦居住部分掸族是摆夷街(摆夷是南山云南人对掸族的称谓)东段位置最低是南山的商业中心叫做“老街子”这街区也是母亲出生有外祖父家业的地方。摆夷街和老街子的居民多数还是中国人,摆夷族次之另外混居为数不多的印度及巴基斯坦侨民。土著人崩龙族和有些掸族则居住在主街道分叉出去的山上。 南山市汉人财神庙与观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