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北京"

  • 诗词歌赋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遐想(文/德光,书法/尤肖松,黃玉靈,黃聞琦)

    風雲龍虎會, 聖火又重燃。 霜冷心猶熱, 身殘志益堅。 王侯寧有種? 冰雪勇無前。 赳赳英雄氣, 撐開一片天。    ...

  • 侨友动态
    我在南中的岁月(张基绵遗作)- 缅华网

    张基绵遗作(北京) 我常想,为什么一所普通的学校,一共办了17年,而且在43年前便关闭;可是,直到今天,她仍然具有那么大的凝聚力?这所学校,就是缅甸仰光南洋中学(下简称南中)。为什么1948年创办,1965 年便由于客观原因停办的学校,时隔40多年,师生们还那么怀念她?为什么只要谈起南中,师生们,包括家长及资助学校的校董们,还是那么激动?我想南中一定有某种精神,理念,感情和向往,是大家所共通的。南中的作风,同窗共读的友情,共同学习,生活,娱乐锻炼身体等情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啊!活跃的南中,青春焕发的南中,积极向上的南中。你的校门是闭封了,但你的精神火花,跃过关闭的校门,跃过高山,越过平原,漂洋过海,飞向蓝天,飞向世界的各方。 我是1951年3月15日到南中教书的。那时学校正放暑假。在校的同学告诉我,几天前发生了"护校运动",大家很勇敢,捣乱者知难而退了。我进南中后的第一项任务是刻蜡板。我抓紧时间,满腔热情地刻印4月开学时要用的英语讲义。从1951年3月15曰至1958年9月26日与林有文老师一起回国为止,我连续在南中任教了7年半。 这段时间,徐曰琮老师任校长,黄华民老师任教导主任,王毅诚老师任训育主任,林有文老师任总务主任。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老师们认真教书,同学们用功学习。在仰光郊区巴罕这座矗立的山岗上,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欢乐活泼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一切,经历过的人都是记忆犹新的。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过去多少时间,那些激动人,扣人心弦的场面常常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就像昨天一样。 1951年到1958年这段时间,南中发展很快。小学部停办了,专办初中部,接着不久办高中部。这是以徐口琮校长为首的校领导工作的结果,同学们共同的努力和社会各届的支持。徐曰琮校长是个有真才实学,知识渊博,笔杆很硬的人。林有文老师告诉我,当时南中发展很快,需要建新的教室和学生宿舍,但是资金不够,怎么办?徐校长指示,先建起来再说,然后一边建一边募捐!当时在校的师生们看到一间间新的教室和一座座新的学生宿舍在南中的校园里建立起来。那时候徐曰琮校长兼任在仰光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 以上这部分是张老师写徐校长的事迹,因身体欠佳,(心脏衰竭)没能写完。 帮助: (1) 本文由吴锡枝校友提供。 (2)当年,我和张平也在南中读书,而且寄宿在学校里。当时学校每周末有一些活动,丰富了寄宿生的生活,例如,故事报告、球类比赛、歌舞表演、放映国产影片等。至今已经六十年的光景,现在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 华文文苑
    北京电台缅语广播(苏顺路)

    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有一件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却遗忘了半个世纪,那就是收听"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了。      我每天忙于查阅微信讯息,收看北京中文国际电视,缅甸仰光中文网,南加州缅华网。少有时间收听和收看缅甸电台和电视。今年以来,美国遭受新冠肺炎严重肆疟。所有团体活动叫停,闭门在家,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有时也抽空看缅甸仰光缅语电视,看到国际新闻报道,大部分讲英美欧洲消息,少有中国新闻,对缅甸电视台而言,似乎国际新闻即西方国家消息,亚洲特别是中国不属于国际。当然,这种情况近期有些改变。 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      缅甸人民缺少了解中国,例如,在缅甸,中国早就运送各种预防新冠肺炎医疗物资,选派有关专家组帮助,然而,受美国不断疫情甩锅中国影响,至今仍有人称新冠肺炎为中国肺炎。中缅边界几千公里,中国疫情严重时,並没有从陆上传入缅甸。缅甸首例新冠肺炎是从美国航空传入的。      事实上,根据国际多方议论,新冠肺炎疫情早在去年在英国,在意大利,在美国洛杉矶传染。比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武汉,提前好几个月,世界现在不应该有此疫源头在中国之错误言论。中国必要加强对缅甸的宣传,特别是中国的缅语电台和电视台,必须加大对缅甸的宣传力度。 北京缅语广播电台缅语新闻网络      说到缅语电台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北京电台缅语广播。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渺名中华中学读初中时,那时家里已有收音机。我们能夠收听的只有首都仰光中央政府"缅甸之声"电台广播。后来收听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兴奋无比。当时並没有收听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文广播。幸亏我们懂缅文,每天能听到祖国来的音讯。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我曾写祝贺信到北京电台缅语部,不久我收到北京来的信件,打开一看,是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品,鸡血红花鸟图,我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多年珍藏,至今印象深刻。后来我到仰光升读高中,毕业后积极投入缅华教师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缅语广播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也伴随着我们那一代进步青年们的生活。 收听北京电台缅语广播方法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不知道什么时候,北京缅语广播电台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消失,八十年代在云南,彩色电视步入我们的生活。九十年代在香港,粤语电视走进我们的生活。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头二十年我们在美国,高清彩色英语电视,北京中央电视台华语电视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直至今日。      2020年11月,我如同久梦初醒,相隔半个世纪,突然想起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我以为北京缅语广播早已停播,心想现在能听到北京缅语广播该多好。 北京中央人民电视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南中和华中同学回国后,缅文水平高的同学被分配到北京缅语广播电台工作,我的华中好友林容福是其中一个,没想到1987年我移居香港后,我们在香港久别重逢,而且同住在新界屯门,彼此常有来往,促膝长谈。1995年我们移民美国。每次回港探亲,也有拜访。林容福去世后,也保持与其夫人卢丽丽联系。因此,我打电话问及北京缅语广播电台一事。她说已经很久没有收听,虽然一批一批老手退休离台,同时也有一组一组新手接棒,她相信至今不会中断。这与我原先推断迥然有异。      我联系了不少国内的、港澳台的、美国的校友和朋友,谈及北京缅语广播电台一事,都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收听过,后来没有听了,直至今日。天那,这不与我不谋而合吗。 精美的中国剪纸艺术品      平时我们缅华同侨生活中经常遇到中翻缅,缅翻中出现困难,词不达意。你可能中文程度高,缅文水平同样高,但翻译不来。毕竟翻译工作是另外一个学问。如果经常收听北京缅语广播,就能提高翻译水平。例如改革开放,互利共赢,太阳系,火星等日常用语,缅语怎么讲。希望缅华同侨每天保持收听北京缅语广播,与时俱进。      接着我联系香港的密友吳传中,他与国内归侨交际广,寻找网络网站办法多,虽然他也长久没有收听,他答应设法寻找。没想到,第二天他用微信把收听北京缅语广播电台的资料传给我,我颇有失而复得之感,立刻打开网站,亲切地听到了年轻女播音员的缅语广播,声音那么清晰,我一口气听完近一个小时的新闻及所有内容,心情激动万分,似乎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不只是缅语广播,同时见到缅语网络,内容丰富,出乎意料,大饱眼福。 作者合家与曾福才老师林容福合家吳传中合家香港新界屯门海滩聚餐畄影      我们这里随时可以收看到缅甸电视。也可以收看到英国BBC缅语电视。唯独没有北京缅语电视。      在全世界范围内,在现代生活中,各国人民,收看电视的比例远远高过收听电台语音广播。在缅甸也一样,无论在城镇,或者是广大乡村,甚至在边缘地区,人民普遍拥有手机,拥有电脑的人也不计其数,他们随时随地无不收看电视。因此,开播北京缅语电视台,每天向缅甸人民介绍中国,刻不容缓,非常必要。有了北京缅语广播,设了北京缅语网站,每日一小时的北京缅语电视,人员和技术上不会存在困难。      在东盟国家中,中缅边界最长,历史交往最早,彼此"胞波"情谊独有,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建立利益共同体极其必要,与美英帝国主义竞争民心最激烈。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中国特别重视民心所向,要使广大的五千万缅甸人民真正认识到,中国才是值得永久信赖的好朋友,看清楚帝国主义每时每刻企图破坏中缅关系。 缅甸仰光国家电视台国际新闻 ...

  • 精彩转载
    江月光影(北京 湘江月)

    (点击下面的图片或链接观看精彩相册) 摄影如同旅游和歌唱一样, 一直是我的执著爱好。 多年来, 在我走过祖国大江南北 和世界的许多地方, 我都会用镜头执著拍下许多精彩照片。 并作为我重要的旅游资料和摄影作品。 我拍下的摄影作品 力图通过“跳动的心灵,深幽的想象”, 说明或传递一个故事。 并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迊来我七十周岁之际, 我从多年摄影作品中 甄选了近100幅照片, 以风光、人文、动物、花卉四部分,...

  • 侨友动态
    缅华妇协代表在北京 ( 叶福基口述《洛阳》李宝珊整理)

    1957年9月,第三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召开, 缅甸华侨妇女协会 (简称:缅华妇协) 代表陈秀莲、叶福基、周颖如等三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期间,缅华妇协代表们非常幸运地接受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周恩来总理与代表一一跟代表们握手,并拍了集体相片。 (相片由陈秀莲保管,20世纪60年代中期,缅甸政局动荡,陈秀莲与叶福基失去联络。) 大会期间,缅华妇协参会代表三人应全国妇代会荣誉主席何香凝之宴请,于北京家中细述、详谈汇报了缅华妇女工作及缅侨团爱国工作的开展情况。 何香凝荣誉主席对缅华妇协和缅侨团的工作给予赞扬和肯定,并赋予题字”醒狮”画一副以勉励。 何香凝荣誉主席(中)在北京家中接缅华妇协参会代表留影      全国妇代会何香凝荣誉主席详细了解了叶福基夫君在缅侨工作中的的详情,对李伯炎侨贤的爱国爱乡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题字“爱国”二字,事后由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工作人员带书法作品到仰光市赠与李伯炎先生以鼓励。(见下图)   大会期间参会代表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妇女代表接受了妇联领导蔡畅女士、邓颖超女士、李德全女士、许广平女士等的接见并合照留影。 (见下图) 陈秀莲、 叶福基、 周颖如等三位缅华妇协参会代表回到缅甸仰光,继续为缅华妇协工作。叶福基于1960年6月26日获委任为缅甸华侨妇女协会副会长。 (见下图) 叶福基女士在缅甸华侨妇女协会的委任状  1960年周恩来总理到访缅甸,在大使馆的招待会晚宴上,周恩来总理以超人的记忆和敏锐的眼光发现女宾席上熟悉的身影,随而步入女宾席与时任缅妇协副主席叶福基女士握手,随和又风趣地说:“我们是老相识了”。 (见下图) 这是自1957年叶福基女士出席全国妇代会之后,第二次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图片中有叶福基女士(左五) ,李国华女士 (左六)周颖如女士 (右一) 粟秀玉女士(右二)   缅华妇协一代传一代,是一个有活力的民间组织,至今活跃在缅华社会。 (完)   李宝珊,女,1947年出生於緬甸仰光,祖籍廣東台山。1959年于缅华新桥公学小学毕业後到仰光市南洋中学讀中學,1963年高中肄业追随兄姐脚步回国定居,在北京华侨补校繼續讀書。1968年元月父母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馆的协办下回国定居,文革期間,中侨委也造反夺权,安排父母一事无人问津。跟随父母离京奔陝西省洛陽市定居,(当时母亲患重病需人照顾)。就业于洛阳铜加工厂工作,現已退休。    ...

  • 侨友动态
    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缅甸在线》

    (嘉宾与会员合影) 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百余位缅甸华侨、全国侨联界代表、在京缅甸留学生以及缅甸问题研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的30岁生日。(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会长肖湄琬女士作联谊会理事会会务报告)莅临本次庆祝大会的嘉宾有缅甸驻华大使吴帝林翁及其夫人、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中国侨联顾问李祖沛、北京市侨联副主席苏泳、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创会会长粟秀玉、联谊会名誉会长、澳门缅甸友好协会会长黄琼成及夫人等。首先,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会长肖湄琬女士首先代表联谊会向所有出席庆祝大会的嘉宾致欢迎辞。她说,日出红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五月鲜花开遍祖国大地的季节,在改革开放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代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迎来了成立30周年的盛会。我代表本会全体会员,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缅甸驻华大使吴帝林翁讲话) 接着,缅甸驻华大使吴帝林翁发表讲话庆祝联谊会成立30周年,他说:今天是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今天举行的庆祝活动,在联谊会的历史上将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要特别说的是,三十年来,为了联谊会的发展,联谊会的理事和会员们出钱出力出谋献策,为此我要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缅甸人民与中国人民共处一方、共饮一江水,是一母同胞兄弟。这样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由于两国人民有着胞波情谊,无论国内外风云如何变幻,我相信两国的友谊会永世长存。此外,在中国工作的缅甸政府工作人员们,通过他们在中国获得的经历经验,将继续致力于中缅友谊长久发展。 (北京缅甸归侨联谊会创会会长粟秀玉讲话) 此外,中国侨联顾问李祖沛、北京市侨联副主席苏泳等嘉宾分别发表讲话庆祝联谊会成立30周年。 会上联谊会领导与会嘉宾和会员进行合影留念,会员们和在京缅甸留学生表演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 (会员们表演合唱) (记者:宋冉、邹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