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丹丹温"

  • 华文文苑
    丹丹溫(許均銓)

    丹丹溫,緬甸女子名字,我今晚會見到丹丹溫,還與她在澳門的一個自助餐廳共進晚餐。 我以一種好奇的心態走進自助餐廳,見到年過花甲的朋友善文君,在他的帶領下,我見到他的媽媽 ── 丹丹溫阿姨,一位年過九十的長者。 “明格拉吧,阿多。( 阿姨,您好! ) ”我用緬甸話向丹丹溫阿姨問好!她呆呆地望著我。 “阿姨有多少年沒說緬甸話了?還會說緬甸話嗎?”我繼續用緬甸話問。 “五十多年了吧!”丹丹溫阿姨用緬甸話回答。 我感到她的舌頭因半個世紀以上沒說緬甸話,講緬甸話時轉動的節奏略慢,發音也不夠準。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我和善文君是因文章在網上認識,後來善文君移民到了澳門,我們成了好朋友。除文學創作外,我倆還有一共同話題 ── 緬甸。 善文君的媽媽丹丹溫阿姨也因為我是緬甸華僑,想見我。善文君利用媽媽到澳門探親,安排了這次自助餐。 她頭髮還不少,講話口齒清析,耳有點背,不過不影響我們交談。 我們邊吃邊談,阿姨用緬甸話加普通話告訴我她前半生的故事。 她在20世紀20年代末出生於緬甸,上有哥姐下有妹妹,父親是一名商人,原本一家人很平靜很幸福地生活在緬甸,因日本侵略者把戰火燒到緬甸而破壞,他們一家人只好逃離了。 當時緬甸的華僑華人們拖家帶眷,結伴而行,一批又一批,數以十萬計,往雲南省方向跑,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投下的炸彈炸死不少逃難的華僑華人,她的媽媽未能幸免,炸死了,永遠留在了逃難的路上。 她的爸爸千辛萬苦拖著幾個孩子逃難,終於逃到了昆明,住入當時政府安排海外華僑臨時居住的難民所,之後一家人回到在山區的家鄉。沒幾年,父親因生活壓力,勞累過度,與世長辭了,丟下幾個從緬甸帶回來的子女在山區,一晃就是一甲子。 “這麼多年有回去過緬甸嗎?”我用緬甸語問。 阿姨搖頭,臉上露出微微的無奈。 “對緬甸還有印象嗎?”我這一句話彷彿開啟了她腦海內一扇塵封的窗口。 “有啊。我出生在彬馬那市,當時我十幾歲。那城市不大,我還會唱緬甸歌。”阿姨的話這一回讓我感到意外。 阿姨開始唱緬甸歌,我聽明白部份歌詞,也是第一次聽過這首歌,估計是一首70年前的流行的緬甸歌。 “緬甸現在的首都就在彬馬那市附近,叫內比都。幾年前我有去過。那里建了一座可以跟仰光市的大金塔比高度,比輝煌的金塔,香客、遊客還可以進入塔的內部禮佛。”阿姨第一次聽到她故鄉的附近成了首都,感到驚奇。 “首都不是仰光嗎?”阿姨無法明白。 “2005年之後仰光就不是首都了。您回彬馬那市看看,跟70多年前完全不同了,有不少新式的建築物、豪華的酒店。”我用緬甸話說。 “彬馬那市附近有個新首都?我想回去看看。你媽媽是緬甸人嗎?”阿姨轉話題。 “我媽媽出生於緬甸,外婆也出生於緬甸,媽媽不是緬甸人,是華僑。”我回答。 “我媽媽是緬甸人,彬馬那人。”阿姨用緬甸話對我說,我之前就發現丹丹溫阿姨比一般人黑一些的,現在明白了黑的原因。緬甸中部的土生緬甸人是比緬甸其他地區的人黑一些。 我打開手機給丹丹溫阿姨看緬甸的風景名勝,仰光的妙聲鳥水上餐廳,內比都的金塔,曼德勒市的皇城和護城河,現代的緬甸人服飾,她都感到新奇。因為她離開緬甸已過一甲子以上。 我想起古人因逃避戰火,到了桃花源,阿姨就是一個逃回家鄉山區 (桃花源) 的人物。 她因為逃離恐怖血腥的戰亂,離開她媽媽的國家,逃離她出生的城市,在山區的家鄉生活了大半個世紀。養育的幾個子女都大了,孫子也有好多個,子孫都紛紛離開山區,到城鎮謀生去了,她一人留在山區。 “緬甸還有打戰嗎?”阿姨講到打戰二字,表情有點怪怪的。 “緬甸境內的戰爭從沒停過,戰事大部份發生在邊境地區,大城市沒有戰爭。”我輕描淡寫地說出她的故鄉還有戰事,她微微地有恐懼表情。 “我怕戰爭。”阿姨說。 “您來澳門生活吧,這里幾百年沒有發生過戰爭。”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