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侨友动态
    缅甸华裔留学生感言摘录(晨阳)

    . 编者按:2024年4月14日厦门缅联会泼水节嘉年华活动,邀请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缅甸华裔留学生40人参加,30余人写下了感言,现摘录13人感言如下:                (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 秘书部) 我感到十分荣幸,很激动也很开心,能够参加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让我有回到家的感觉,一起欢度缅甸新年的泼水节,能够有机会认识那么多的缅甸归侨前辈们和华文学院的同胞们,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前辈们多交流。 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  李本双 本以为今年无法参加泼水节了,真的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活动,到祖籍国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很热情的同邦亲人。 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  倪清龄 泼水节象征着洗涤过去一年的污秽,迎接新的一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尽情地洒泼着清水,彼此地欢笑、舞动,仿佛释放出心中的所有烦恼和忧虑。再次参加缅甸归侨联谊会泼水节嘉年华,各位长辈依然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身在异国他乡也仿佛回到了家的感觉。嘉年华上的各个节目表演,充满了节日气息,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用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尽情的欢庆缅甸新年的到来。      ...

  • 侨友动态
    洛杉矶缅甸会泼水节敬老活动(苏顺路)

    洛杉矶缅甸会敬老活动      今年公曆4月13-14-15-16是缅曆正月5-6-7-8日,也就是缅甸人民的传统泼水节。缅曆平年有十二个月,润年有十三个月,每一个月都有相应的节庆,而正月的泼水节庆是最隆重,最热闹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节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信仰天上有天王玉帝,缅甸人民信仰天上有天王"帝迦明",他每年正月下凡人间巡回一次,人们用清水互相泼洗身体,热烈迎接"帝迦明"的降临,泼水节头一天叫"阿久",喜迎之意,第二天叫"阿甲"降临之意,第三天叫"阿犟",监查之意,第四天叫"阿的"回返之意,之后便是缅甸新年。中国春节新年是在正月初一,而缅甸泼水节新年则是正月初九。 寿星们共享丰盛的午餐      华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自古至今大量流落到世界各地,据统计现在美国有约6百万华裔,长期以来,美国华人不忘祖藉国传统节日,每年隆重欢度春节,缅甸华侨生活在美国,除了涌入美国华人族群,踴跃参加各种春节活动,缅华会每年举办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     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到取得民族独立,民选吳努政府执政以来,少有公民移民他国,移民美国的人更少。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政权变动,缅甸经济不断走下坡,随着经济衰落,大量的国民移民国外,移民到美国的缅甸侨民与日俱增,成千上万缅裔居住在洛杉矶,缅甸侨民带来了佛教文化,出现许多佛堂,举办许多传统节日活动,每年举行隆重的泼水节活动,缅甸华侨自然而然参与,共襄盛举。由于暴发新冠肺炎,泼水节活动被迫停止,去年新冠肺炎总算消失,大地重光,各族裔各传统节日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争先开展。 作者(右三)与校友们留影      2024-4-21日洛杉矶缅甸会假借缅华会会所隆重举行泼水节敬老活动,当日上午万里无云,微风轻拂,前来参加敬老活动的寿星们,有的健步自行,有的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有的儿孙掺扶,高高兴兴,步入礼堂,一排排桌椅整齐排列,全部给75岁以上寿星们坐满,可谓座无虚席。     上午10:30,大会主持吳苗敏宣布泼水节敬老活动正式开始,缅甸会主席吳昂苗堵热情致词,他代表缅甸会祝愿所有在场的寿星们健康快乐,福寿绵长,年年有今天。     缅甸会特地动员组织年轻的男女招待员义工队,一碗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鱼汤米线送到寿星们的面前,紧接着一碟碟风味多样甜点,一杯杯风味饮料接二连三地端到桌面上,寿星们大饱口福,心满意足。 化妆比赛现场留影      期间缅华会长陈永联,董事长许秉正,蒙市新任华裔市长黄泰平等先后应邀致祝词。男女歌手们深情高歌,热闹非凡。     紧接着独特的猜谜节目宣布开始,由主持人提出题目,寿星们举手回答,包括缅甸和美国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寿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猜中的拿到小礼物,十分开心,我猜中两个,其中一个美国的自由女神铜雕是哪个国家赠送的,答案是法国。     轮到画脸比赛登场,五位寿星给五个年轻人脸部化妆,以观众掌声多者获胜,结果朱徐佳,许秉正和三藩市来的简瑞贞获奖。...

  • 诗词歌赋
    赴橫琴聽老師講開漳聖王之傳說暨參觀片仔癀陳列館即詠(文/德光)

    今古漳州稱聖王, 開基散葉史流芳。 人文厚重鍾靈地, 康壽猶歌片仔癀。 釋文:由古到今,人們都盛傳著開漳聖王陳元光先哲的美麗故事。他居功至偉,在漳州大地開基蕃衍子孫後裔,青史流芳。漳州人文厚重,乃毓秀鍾靈之寶地,人民健康長壽,還賴聖藥片仔癀的神奇功效,使漳州百姓樂業安居。 书法 一〉茂松二〉尤肖松三〉黃玉靈四〉岑建平五〉黃偉華六〉李應華 . . . . . ....

  • 兴隆赞歌(卓叶)

    我们 带着胶刀 揣着种子 夹着父母的照片 拭干脸上的泪 从胶林 从矿山 从集中营 从帝国殖民地 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踏着太平洋巨浪 归来了 回到祖国怀抱 实现崇高理想 做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 我们 肩负着...

  • 闲话移民(七子)

           阿龙来电说要去英国定居。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久很久。        历史上清朝没落,民国战乱,民不聊生,纷纷背井离乡。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是当时的三大移民潮。唯有下南洋最悲壮。我们的父辈也是在那时候到了异国他乡。那是为了讨生活,谋生存。就当今世界而言,缅甸移民、阿富汗移民、乌克兰移民……,情有可原。香港人过着美好生活,为什么要移民?移民为那桩?                    ...

  • 感言(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会长 陈汀阳)

    举世瞩目,亿民期盼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党的二十大是凝心聚力创伟业,万众一心向未来的大会。厦门缅甸归侨侨眷代表18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归侨之家”观看了央视现场直播盛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凡十年向世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难题,办成大事要事,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必将擘画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深深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海内外侨胞就没有靠山。我们要坚定紧密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贡献力量。...

  • 浅议南中的校风与南中精神(张平/洪流班)

    缅甸仰光南洋中学创办于1948年5月20日,走过光辉灿烂的十七年后,于1965年4月1曰因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而停办。十七年教育成果享誉全缅,青垂缅华历史,流芳千古,她是缅华的光荣和骄傲。 南洋中学,是以她突出的优良校风,和教育成就而饮誉缅华社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是二战后的缅华教育重建和步入新发展的时期。从南洋中学毕业投入缅华教育事业的为数不少,他们在缅属各城镇,为缅甸华文的基楚教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步入工商界的南中校友,在缅甸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南中学生(绝大多数)给广大华侨留下作风正派、工作热情、极积、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能适应新环境、能创造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侨胞,维护推动中缅友好关系等良好形象。在当时南中给人们以新型学校的印象。在我就读南中时(1956-1962)延传下来的校风已成稳定的模式,但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优良校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详细拜读了南洋中学特刊(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廾五日出版)里的一组珍贵教育文献后,方知南洋中学优良校风的形成,与刚创校初期的校内新型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分不开;与当时以李行建(校务主任-相当于第一任校长)、杨章熹(创校委员总干事兼文史教员-李行建回国后上任第二任校长)、黄华明(教务主任)、王伯明、吴思正(训导主任)等为主的校内行政领导分不开;校务行政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真知卓见,及全体教师的真诚奉献、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 学校在一开始就认真地抓紧、抓好建风工作,这是非常及时、难得和正确的。为南中的教育成功和发展,奠下了宝贵的基石,并由以后续任的校长注一及全体行政管理层和老师,继续培植和延续发展,正是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     校风,就是指学校的风气,是一间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突出的,并且在较长的时期里起作用的思想行为作风的体现。校风有好坏之区别。南中的校风是好的,是特优的,导人为善、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中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塑造品德时期,良好的校风使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无形的激励和监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良好的潜在的教育,在师生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促使形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南中在建校初期靠师生双手的劳动建设了绿化式的校园环境,还有女生寄宿舍的设置,这两项创举,予人耳目一新,是当时仰光缅华社会的新生事物,在当时均属首创。在开学后,就马上及时地抓紧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由各不同环境带来的一些陋习、散漫无纪的作风是必须消除的。先由学校领导层草拟出校规,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治会,寄宿生生活委员会,开展民主讨论。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后,制订出严明的校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共同遵守。建立勇于检讨不断改进,改善学习和生活的作风,实现真正以「做中学」、「学中做」、「以指导学生学做人」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自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开展读书小组活动,培养强帮弱的精神;举办各项学艺比赛,促进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比、学、赶、帮,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氛围。全是一套斩新的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方式。     南中的优良校风,除了体现当时侨校的一般学生守则的教育要求之外,更突出了:爱班(爱集体)、爱校、爱缅甸、爱祖国的四爱教育;严守纪律、友爱互助、艰苦朴实、辛勤劳动、手脑并用劳动创造的精神。所有这些优良作风,对绝大多数的南中同学都起了持久的、积极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 南中校友已散布缅甸以及在世界各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把南中优良校风上升为南中精神  ── 即指求学时在南中优良校风陶冶下,业已形成的各种优良行为、习贯和作风,转化为长期自动、自觉遵守和发扬的思想理念,使之继续激励自已在任何新的环境中,为继续学习、为生存、为克服困难、为事业创新发展、争取新成就、实现幸福生活,同时为所住在国的发展作贡献。 注一 南中校长 第一任:李行健  第二任:杨章熹 第三任:徐曰宗...

  • 叶声传四方—忆四海叶友真情(作者 卓叶)

    叶友齐声奏响友谊歌                             四海叶声传                            ...

  • 半導體產業與外國勞工(作者:朱池山)

    1998年我應聘到中國台灣一家半導體後段封裝公司擔任總經理,公司主要產品是將晶圓廠生產的晶片加工成為半導體元件。這家公司大約有六百員工,本地工人有四百多人,外國勞工大約有一百多人。一般電子和半導體公司都會請菲律賓外勞,在別的行業,就請泰國勞工或是印尼勞工。因為同一家公司,只聘用一個國家的工人,比較容易管理,不會產生不同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磨擦。 我上班沒有多久,就發現中班(下午三點半到半夜十二時)和夜班(半夜十二時到早上七點)工人嚴重不足,因為本地人並不喜歡做中班或是夜班,因為大家都希望有正常的作息時間。 經過各部門單位討論後,公司向勞委會申請去聘請菲律賓外勞到中國台灣來工作。一般勞工可以到台灣來工作二年。很幸運,不久勞委會批准二百五十人的名額。通過中介公司的安排,我同我的几位下屬就到菲律賓馬尼拉市去做勞工面試,決定聘請七十位到新竹縣來工作。 菲律賓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菲律賓是一個英語系國家,一般來說雇主可以用英語直接和菲律賓籍員工溝通。菲律賓民眾的天性是快樂、無憂無慮、樂觀,而且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友誼帶著感激之心,尤其是如果雇傭之間有著良好的互動,菲律賓勞工不僅工作努力、有效率、配合彈性、學習力強,更是有極高的忠誠度。 菲律賓是一個由小島組成的國家,全國均位於熱帶地區。官方語言是菲律賓語和英語,所以大部分的菲律賓工人都能夠說英文,為世界上第3 大英語系國家。超過80% 的菲律賓人信仰天主教,種族眾多,文化多元。待人親切和藹、反應快、學習能力強,對於互動良好的雇主有高度忠誠性。 超過80% 的菲律賓人信仰天主教,其他居民則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或者其他宗教。對於天主教徒來說,每個禮拜到教堂祈禱,表達對上帝的崇敬是很重要的。所以每週一天的休假日對菲律賓移工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每個禮拜天,教堂都會舉行望彌撒,在這一天,會到教堂聆聽神父讀經、宣揚教義還有講道。 菲律賓和臺灣相同,米飯是他們用餐的主食,而且菲律賓的習慣是,在兩餐之間還會吃一些點心。另外,他們不愛吃生薑,也不喜歡吃獸類內臟和腥味重的東西。 1. 彌撒是天主教徒很重要的宗教活動,象徵與天主的聯繫,每個禮拜的彌撒是很神聖的。 2. 如果您的菲律賓移工和您說:「老闆,我要去拜拜。」,這代表了他們要去參加每個星期日天主教的望彌撒。 3. 菲律賓員工很細心、很敏感,在溝通的時候,切忌使用侮辱性的字眼、大聲叱喝與身體碰觸。 4. 菲律賓人民很尊重年長者,會用叔叔或阿姨稱呼長輩或雇主。 5. 家庭的聲譽對於菲律賓人來說很重要,千萬不要對於他們的家庭成員有侮辱或侵犯。 他們到外國工作,都會買一些禮物或是日用品,衣服等寄回去。他們都會精挑細算,那一家商店的東西,又便宜又好,他們都知道。佩服。 我深刻的認識到菲律賓人民的文化後,在公司的生產線上定制了很多的規矩,作業手冊都有中英文對照,西方客戶到工廠來參觀,品質考驗都很方便。客戶看到所有文件(中英文)都會一目瞭然。增加客戶對公司的信心。公司要求大家一起工作互相幫對方,所以本地工人和外國工人相處非常融洽,在我任期內,從來沒有發生任何衝突,真的感到十分興慰。 我們公司星期日都可以休息,外勞或是本地員工都不用上班,多數外勞都會去天主教堂參加每個星期日天主教的望彌撒。有時候因為公司定單多,星期日需要加班,員工自己選擇,不勉強。也有很多外勞希望能多赚一些錢,回家去蓋新房,所以他們自願來加班。星期日的薪資也比平日高。我因為單身一人在中國台灣工作,每日的午餐和晚餐都同員工一起在公司內的餐廳一起吃。有時候星期日也在公司工作同加班的同仁一起用餐,所以認識很多不同部門的員工,大家都會問候,親切互動的談話。 馬尼拉市面試的經歷...

  • 沧桑岁月 往事回眸《阿哲的故事》(阿凯)

         (一) 月色暗淡,夜深人靜,阿哲(化名)的心情还是不能平靜下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身世和他的姐姐同命运,也是领养的。他惊震之下,心情迷惘,忐忑不安,甚至怀疑这事情是否真是关於他的……      阿哲经常仰望浩瀚的星空, 对着闪闪的星星问: 我的出生地在哪里?我的母亲是谁?我又是谁?——老实说,连他自已也无法理清楚?他不時地问过自己: “为什么我的母亲要把我帶到这个世界来。” 事关1961年阿哲的阿嬤(闽南语即外婆)病逝后,在她私藏的盒子里发现了一张红纸,墨笔写的《卖身契》。 内容是: 离厦门新垵村不远的另一村落有一位外乡(福建兴化県,今日的蒲田,仙游)姓刘的人士同意“绝子绝孙”将自已八个月大的儿子名叫哲生,以当时的中华民国七千元卖给1942年抗曰战爭時期,一位从缅甸返回家乡新垵村的黃邱女士当做儿子。 当阿哲知道自已也是被买来的時候,心情困扰之下,他苦苦的追问姐姐: “你比我大七、八岁,应该会有些記忆,那怕只是糢糢糊糊的也可以,请告诉你所知道的点滴。”姐姐只好将她所知道的点滴告诉阿哲: 战爭年代的中国农村,就算新垵村是著名的侨乡,虽说有亲戚在海外谋生,可以寄錢回乡救济,但生活依然貧困。姐姐的父亲邱老伯,是新垵村東社的贫苦农民,年过半百,夫妇生有一对儿女,但因生活困苦,儿子养不到几岁,就被疫症夺走小小的生命。 邱老伯的亲友劝说他,現在有一位从缅甸逃难回來的黃邱氏女士,想找一位像你女儿那樣七, 八岁大,能照顾八个月大的弟弟,这是机会,可介绍给这位邱女士,让她带去缅甸过好日子吧!以后还能寄点錢來孝顺你老俩口。 邱老伯想了想,亲友的建议,说得有道理。就这樣夫妇商量后,同意将女儿卖给这位黃邱氏女士当女儿,给她取名阿珍。 听完姐姐讲完她的往事后,阿哲对她说:“实在对不起,我无心让你勾起內心深处的痛苦記忆。” 阿哲曾听过阿嬤讲她自己和母亲年轻時在家乡生活的故事: 阿嬤是新阳(即新垵村的隔壁霞阳村)人,村里的人多数是姓杨,她出身在清末民国初的年代,仍是封建時代的小脚女人,她不识字,不懂得写自己的名字,嫁给新垵村的邱延齢后,村里人就称呼她延齢嫂。   ...

  • 让领袖的光辉形象耸立在兴隆咖啡园(卓叶)

    毛泽东主席夸奖陈嘉庚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习近平主席悉心嘱咐:“要把兴隆咖啡搞快一点,搞大一点!” 叶剑英元帅亲临指导 经过大家几年艰苦努力,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过的咖啡园”的文化墙已经耸立在兴隆侨乡热土上,即将贴上敬爱领袖与兴隆人民合影的美丽动人的瓷砖图片。   为了继承华侨华人爱国爱党爱乡的光荣传统,深刻反映兴隆人民坚定跟随伟人足迹,开创中国共产党第二个100周年的光辉历程,让“华侨农场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引导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兴隆的艰苦发展历程,感谢各位前期的努力付出和无私奉献! 为了尽早完成“周恩来总理视察过的咖啡园”修缮工作,还需要大家继续助一臂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您大力支持,领袖们光彩照人的身影和兴隆人民幸福美满的形象将早日屹立在著名侨乡——海南万宁兴隆美丽富饶的咖啡园! 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献上一份芳垂史册的珍贵礼物!                  ...

  • 喜讯(阿凯)

    喜讯,喜讯,极大喜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庆祝国庆73周年的大会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国家首在港招航天员。他说,喜讯极具历史意义。 他还说,喜上加喜,在庆祝这个佳节的時刻,国家向香港特区送上这份礼物。 为滿足载入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需要,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於近期啟动,並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此表示欢迎和感谢,強调「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极具历史性意义」。李家超並已委派财政司副司長黃伟綸负责跨局协调及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長孫東教授负责具体选拔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本次共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航天驾驶员在陸海空三军現役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飞行工程汗在从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载荷专家在从事空间科学硏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硏人员中选拔。 此次预备航天员选拔,由中国载入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組织实施,预计1年半左右完成,並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就让我当一次抄工,让更详细的中国载人航天员资料介绍如下: 話你知:载荷专家专责太空研究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網站介绍,载荷专家大部分是非职业航天员,一般是科学家或有特殊专長的工程技术人员。 航天员分职业和非职业两大类;职业航天员是指专门从事航天飞行工作;而非职业航天员是臨時到太空工作或活动, 主要是从事某项科学研究,试验或载荷操作的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 目前,航天员类型大致可分为航天驾驶员(pilot)、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MS) ,航天飞行工程师(Flight Engineer) 和载荷专家(Payload Specialist)...

  • 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40周年纪念刊(1980-2020)

    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精彩内容...

  • 《百年华中情》的后续故事 (朱雪雪 9/30/2022)

    2021年《百年华中情》问世时激起千层浪,牵动了全球华友的心弦,手捧特刊爱不释手,一边贪婪地阅读回忆,一边惋惜百年庆典因疫情关系而不能如期举办。鉴于此情,编辑组决定再接再厉,准备再出版一本《百年华中情续编》,并于2022-6-13在缅华网发出征稿通知。收集遗珠特别是有关华中的历史资料是一件不易为之举,全体华友正在为《百年华中情续编》的稿件和资料努力,在郭忠信的郭氏家族基金会的引荐之下,北加州的苏金安,简瑞贞,黄冰清,黄宏就及黄娇英几位华友,克服种种困难从斯坦福大学的东亚图书馆收集到不少资料,相信待续刊面世后又将给全球华友带來一份惊喜。  继华青曾勤博将《百年华中情》送进哈佛图书馆,苏金安也将《百年华中情》送进了斯坦福的东亚图书馆(连带一起送进图书馆的还有洛杉矶华友2007年出版的《我们的故事》以及一本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客家围拢屋“棣华居”于2018年庆祝祖屋100周年时的精装纪念刊《百年棣华居》)。 作为研究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史料,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正式收藏了 “百年华中情“ 等书!下面是斯坦福大学给 “百年华中情” 编辑委员会发过来的感谢信! 感谢郭忠信和苏金安等诸位华友的给力,让我们一起期待《百年华中情续编》早日面世。 ...

  • 守初心爱国爱乡 担使命圆中国梦(晨阳)——纪念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四十华诞

    厦门辖属六个区,均有缅甸归侨、侨眷,据不完全统计,厦门缅甸归侨约有一千余人。由于分布广、路途远、老归侨年龄大行动不便,现登记入会归侨256人中,解放前回国者80人;解放后至1989年回国者176人,加上侨眷共计560余人会员。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以下简称厦门缅联会)至2020年已四十华诞。回眸四十春秋,风雨同舟,我们可谓到了“不惑之年”。 缅怀先辈爱国初心 厦门是一个人杰地灵的侨乡,抗日战争时期,厦门籍热爱祖国,参加缅华战工队的有11人:郑祥鹏、陈致远、杜坚、陈杰夫、林鸿珠、王一芒、杨匡民、吴章彬(前8人已故)、陈秋云、萧岗、陈尊法等。他们以《黄河大合唱》的歌声震撼伊洛瓦底江畔,激发了缅甸华侨华人爱国、与祖国人民共同浴血抗战的热情,给我们留存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仰光的“华中”、“南中”,是缅甸两所华文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学府,“华中”校长李国华是霞阳人杨家媳妇;“南中”第二任校长是霞阳人杨章熹;第三任校长徐曰琮是后溪洐山人的女婿;“南中”第五任校长陈福顺是集美人;仰光福建女师校长粟秀玉是高浦人;鼓浪屿人王毅诚是仰光福建女师校长;仰光“中国女中”校长周颖如是海沧人;仰光“中国女中”校长周雅宝是高浦人媳妇;缅甸礼居中华学校校长王仁章是高浦人;仰光中华中小学校长张基良是禾山人;缅甸丹老、景栋华文学校校长陈尊法是禾山人。共有11个校长,是厦门人或是厦门人的媳妇、女婿。缅甸华文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或老师在厦门的归侨还有:曾文勉、郑葆真、阮丹萍、施淑贤、李紹宗;厦门籍爱国老侨领陈伯甫、徐四民等等。他们为缅华华文教育呕心沥血,培养了许多宣传爱国爱乡的教师、学生。 2019年祖国70华诞,厦门籍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有:粟秀玉(北京)、萧永吉、陈尊法。 这些史实,足见缅甸华侨华人的先辈们爱国爱乡的初心。这颗初心,是厦门缅联会值得永远坚守之魂。缅甸归侨、侨眷第二、三代如何坚守?如何薪火传承? 团结互助  与时俱进 孟子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厦门缅联会隶属厦门市侨联最早的合法团体会员,制定了首部章程;2010年,为了凝聚侨心,集思广益编撰《鹭岛胞波》会歌、会徽;2012年,与时俱进,实行会员制;2014年,经修改原章程并理事大会通过,制定第三部章程。新章程宗旨是:广泛联系缅甸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及海内外缅华团体,团结互助,增进友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创建和谐社会,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开展缅联会会务工作,需要热心奉献者,理事是义务不计较报酬的,需要务实又敢于担当、乐于付出者;2014年换届,根据市侨联的要求,理事会成员缩减一半,成立常务理事会作为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机构,精简机构,分工合作,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活跃局面。为薪火相传,2015年常务理事会提出“一手抓老的,老有所乐;一手抓小的,薪火相传”的倡议,2018年换届,又增添了年青人任常务理事,使缅联会的会务彰显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践行宗旨  开展会务 在市、各区侨联、市外侨办历届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缅联会作为侨联为侨服务工作的延续和补充,务实践行新章程宗旨。40年来,开展了对内接联各区侨联缅甸归侨、侨眷及缅甸华裔留学生;对外联络缅甸华侨华人、缅华社团工作。 一、对内接联开展工作方面: 设立以厦门6个行政区为单位的12个联络组,由理事分别担任各联络组组长、副组长,广泛联系缅甸归侨、侨眷会员。 每年举办四月中旬与缅甸泼水节新年同时的“泼水节年会”、“中秋节博饼”两次大聚会,气氛融洽,凝聚侨心侨力;以原汁原味缅甸歌舞参与市侨联举办的一至七届“侨界联欢节”;参与六区侨界健步行活动、羽毛球友谊赛及思明区侨联举办的趣味运动会、游泳比赛等;2014年3月29日,缅联会文艺队15人,参加了厦门外办举办的“第四届南洋美食文化节”活动,连续4天午、晚餐8场在厦门华侨大酒店为贵宾助兴表演缅甸舞蹈、歌唱缅甸歌曲,获得海内外嘉宾及缅甸驻华大使馆官员的好评。 每周四、日上午,两次分别于思明区侨联“老侨之家”、中山路“归侨之家”,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地坚持组织以唱缅甸歌曲、跳缅甸舞蹈活动,为本会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年会、侨界联欢节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积极准备奉献原汁原味缅甸风情的歌舞节目。...

  • 南加州中國女中校友會慶中秋(謝玉清 – 洛杉矶)

    老朋友相見歡 上星期,我們接到了中國女中校友會會長陳永聯先生的電話,再過兩天,又接到了副會長黃娟娟女士的電話。他們是邀請我們一起參加中國女中校友會於九月十一日在南加緬華會所舉行歡慶中秋佳節暨成立五週年校友聯歡會。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真高興。今年的中秋節是疫情兩年多以來首次的聚會。讓許多親朋好友們於今天又能團聚的一次聚會。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佳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所以中秋佳節也叫團圓節,是充滿喜悅的象徵。在這一天,人們吃團圓飯、吃月餅還有賞月。來表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寓意。全家人團聚在一起,感覺非常溫馨。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逄佳節倍思親。) 左:漂亮的五仁月餅,右:廣式蓮蓉蛋黃月餅 師生歡聚在一起 黃娟娟和余雪珠曹雪淸 大家濟濟一堂開懷暢談 九月十一日那天,天氣晴朗,阳光明媚。我們沐浴着春風,迎來了和煦的陽光。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了會所。親眼目睹陳永聯先生三代同堂特別忙碌。他們把桌椅端正擺放,桌面鋪上台布,他們工作進度都部署具體,把會場佈置得干淨、整潔、醒目、井井有條。他們的無私奉獻都彌足珍貴。今天,大家興致勃勃的來到會所參加中國女中校友會在南加緬華會所舉行中秋節暨成立五周年聯歡會,親朋好友們相聚,神釆奕奕,開開心心,談笑風生,熱鬧非凡,其樂融融,令人陶醉。大家一起共度這美好的時刻,是一副多么完美的畫面。每個人都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中,彷彿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 青春的歲月總是匆匆流逝 合影留念又是一次的相聚 五十多年前參加伊江合唱團的團員們 融洽的聚會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回憶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中秋佳節是歡慶丰收的節曰,也是合家團聚歡樂的日子。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午十一時,大會主持人楊燦云醫師(中國女中校友會顧問)懷着激動的心情宣布中秋佳節聯歡會開始了,緊接著,陳永聯會長发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陳永聯會長向各界佳賓及客屬會代表、南加緬華聯誼會代表、洛城華中校友會代表和南加校友代表,洛城華夏校友會代表等表示熱烈歡迎和親切的問候。之後,三位正副會長陳永聯先生、黃娟娟女士、陳淸聯先生和顧問楊燦雲醫師代表中國女中校友會分發給黃英福老師敬師紅包以及中秋禮品。此外,白宗熒醫師也作了財務報告。今天還有中國女中校友會顧問王錦倫先生和王珍珍女士以及祕書處的黃寶珍女士也前來參加。 大會主持人楊燦雲醫師 陳永聯會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 中國女中校友會分發給黃英福老師敬師紅包及中秋禮品 白宗熒醫师作了財務報告 之後,大家邊談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今天的主食是可口的印度咖哩飯,是陳永聯先生賢伉儷合家自制的印度咖哩飯,濃郁的咖哩味道完美的融合在食材中,色香味俱全。他們全家人無私的奉獻,令人欽佩。還有松香酥軟的蛋黃月餅散發出來誘人的香氣,吃在嘴裏,甜滋滋的。有些好友也帶來了丰盛的甜點和誘人的美食供大家品嚐。大家邊談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一邊開懷暢談前塵往事,隔離了兩年多首次見面,激動的心難以言表,大家以歡樂的歌聲度過了今年的中秋佳節。...

  • 音容宛在念窗友(悼念张元兴学友)

    缅甸华侨中学1959年第11届毕业的优秀学生;国家杰出领导干部张元兴不幸于2022年8月31日病逝。噩耗传来,各种讣闻,唁电从四面八方如雪花般传遍微信群。部分华友以沉痛的心情写下对张元兴同学的悼念。 (1)黄兆豪(8/31/2022) 夕陽漸沉已西沉 尋星岁月逐流尽 秋月依舊供人賞 追憶往事回首中 愿張元兴学友一路走好 (2)杨玉盈(8/31/2022) 夕陽西下留餘輝 友情再濃都有終 珍惜當下請自重 惜福惜愛惜光陰 願張元興先生一路走好 (3)朱雪雪(8/31/2022) 夕阳西沉已无影 余辉激励华友心 继承学长爱国志...

  • 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 –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当年我们在华校上课,一周只有一堂体育课,这体育课通常都会是一天中的最后一堂课。这也容易理解,因为上这体育课时,学生们又跑又跳,满身大汗,还怎么能再上课呢? 而一周只能安排一节体育课,也好理解,也不能多加苛责。 但朋友K君却说当年他在华中上课时,天天都有一堂体育课。当然。这体育课是每天的最后一堂课。 我不由大感奇怪:又不是体育专科学校,怎么每天都会有一堂体育课呢? K君长我三岁,1965年时我小学毕业他则初中毕业。所以他比我幸运得多,有机会在著名的华中这一所名校读了整整三年书。他说这三年中,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天最后一堂课都是体育课。 我不信,认为这不可能。就算是学校这样安排课程,但每天每班最后一堂课都是体育课,那来那么多体育老师?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K君笑了:“也许是我的用词不大对,说每天最后一堂课都是体育课可能不大正确。说这最后一堂课是自由课还差不多。最后一堂课时我们全都不准呆在教室里,必须到室外从事一些体育活动才行。打篮球、玩乒乓球、跳绳跑步都可以,就是不准呆在教室里。所以我就简单地说这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了。” 我还是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据K君之说,比如3:00钟下课,这3:00钟到4:00钟期间学生们还不能回家,但可在校内自由活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到4:00钟时才可以回家。有的同学不想参加这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女孩子),跑到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书(课外书)看报,被体育老师看到了,还这样训了她们一顿: “就是怕你们整天看书读书读昏了头,担心你们死读书,读死书,最后读书死,才让你们每天最后一堂课时到处跑跑跳跳,活动身体,你们却还跑来看书,难道真的是想走上读书死的道路么?” 听了K君说的这么一段话,我才有所感悟,明白了“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的真正含义。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活动身体,消除疲劳。作为名校,华中对学生们的学习是抓得十分紧的,但却没有走上极端的道路,而是考虑到“劳逸结合”,要让学生们也有充分活动身体的时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制度。只不过不知K君所说的是否正确无误,自己又没上过这华中,只有听他“讲故事”了。 但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士都知道,学校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教书授课,应该让学生们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全面发展。当时华校都提倡“三好学生”,就是要求学生们能做到学习好、品行好及身体好。而要做到“身体好”,就要鼓励学生们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才行。(呆在家里,不锻炼身体,只靠吃补药可以达到“身体好”的地步吗?好像在学生时代时我们曾经有举行过这样一个辩论会,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然,当年华中学校是否真的有“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这样一个制度,本人确实完全不知道,只听友人K君这样介绍。真实情况如何,还有待各位曾在华中学校学习过的学长们、老前辈们多加指正说明了。...

  • 第十九屆纽约缅甸仲夏潑水節(汤琼秀)

     緬甸、泰国、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的潑水節,最引人入勝,萬眾矚目。緬甸潑水節是每年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連續几天,人們停止工作、放下一切事務,聚會過節。用純淨的清水,互相泼洒,祈求洗去往年的霉运,去除污穢、趕走一切的不顺,抛开一切烦忧、盡情狂欢,完全沉浸在放飛自我、輕鬆自在的節日氛圍中。泼水活動过后,最後一天迊接緬甸新年,人們身着盛裝到寺庙,誠心礼拜、浴佛、獻花、點燈、虔诚祷告佛祖庇𧙗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災納福,幸福連年⋯⋯ 蘇煥光主席(右一)和伍鍚富會長(左一)和嘉賓合影        悠久的文化習俗,也熏陶着世代居住在緬甸的華人,入鄉隨俗,無論走到世界那個角落,都難於忘懷蕉風椰雨第二故鄉的傳統节日,世界不同地方的一些僑團也有舉辦着大、小型的泼水节活动,傳承着這項傳統文化、一直延續連綿。 主席和會長帶領大家開心潑水          情同此理,纽约缅甸华侨联谊会举办泼水节活动也己近廿个年头,除了疫情三年停辦以外,今年,在苏煥光主席意志坚定、果斷決策的带领下,伍錫富會長和會員们,極极隨之呼應、各盡所能、各行各業同胞們也熱心赞助,在這疫情未了、經濟衰退、治安混亂的階段中,排出重重困难,同心合力成功的把泼水节活动辦得有声有色,令鄉親和同胞們走出疫情困擾的陰霾,排出長期困守愁城的壓郁,走出家門、聚集一堂、歡聲笑語敍鄉情。 开心泼水嘻戏        紐約四月份冬末還比較寒冷,因此每年都定在夏季七月份舉辦潑水節。今年七月十七日(星期日)的早晨,浮云敝日、陰晴不定,天色似乎有点暗淡,但絲絲細雨反而解除連日來炎热难熬的高温天氣,稍微感觉神清气爽、開心顺利迊接美好的一天。...

  • 哀輓緬華筆會財務長蘇秀霞女士(緬華筆友協會 暨 會長夫人蔡惠瓊女士)

    邇來憐汝體違和, 逆境遭逢嘆折磨。 驃國芳卿蒙佛召, 蓮城夜雨奏驪歌。 伊江結伴遊蹤在, 筆會同行樂趣多。 此去蓬山歸净土, 大金塔下念隬陀。  ...

  • 《黄连回忆录》重返缅甸路漫漫

    昆明四季如春,景色秀丽迷人。一九四五年春天,正当昆明万花齐放之时,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聂守光先生(聂耳的哥哥,前仰光兴文银行经理)突然邀约曾经在南洋一带生活过的文化界人士座谈,其中包括田汉、马思聪等知名作家、音乐家,通过两次真诚的交谈,也就组成了“南洋图书出版公司”。但是,没有资金,怎么办?田汉倒是乐观的,他说:“飘洋过海到外谋生的华侨,都是两手空空的,他们却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何况我们文化人?正义的事业,广大侨胞一定会支持我们的。没有资金有什么可怕呢?”田老的真知灼见之言,犹如一服兴奋剂,在座的莫不喜形于色。因而,座谈会气氛更为轻松活泼,从而也加强了大家的信心。 我们四条汉子─郑伯华、林景章(绿涛)、卢方可(卢云)和我,应邀参加座谈会之后,林景章立即自告奋勇,乘坐滇越鐡路的火车,去越南开阔新天地。自此之后,他则毫无音讯,未知生死如何?卢云则任仰光兴文银行秘书职务,是否仍留在昆明工作,则不得而知.。郑伯华原任仰光华中语文教师,他于昆明一二一事件之后,取道柳州到香港去,初在达德学院任教,其后转至新加坡中正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并在新加坡组织家庭。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的恩师曹靖华去电邀请他回国参加工作,电文被新加坡当局检查发现,当时竟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他随即携带妻儿返回北京。初在文化部担任俄文翻译,其后又调至武汉大学担任俄文系主任。文革时,在泉州病逝。此是后话。我则决定重返缅甸谋生求发展,而在兵荒马乱之后,又是赤手空拳,谈何容易啊! 当我正在准备遵照“公司”的指派重返缅甸的时候 ,昆明正在掀反飢饿、反压迫的民主运动热潮。这也抗战胜利之后举国欢腾的人心反映。但是蒋帮反动派却是蠢蠢欲动,甚至张牙舞爪企图反扑。民主人士李公朴晚间看完电影步行回家途中,遭埋伏在北仓坡的蒋帮特务,即以无声手枪杀害李先生。这时昆明人民要求民主的气氛更加沸腾。闻一多老教授勇敢地走出书斋,主持悼念烈士的路祭,主持李公朴烈士的追悼会。他在这大礼堂的会上,严词痛斥特务的血腥罪行,并指责混进会场的特务:“有胆的,站出来!”闻一多教授于会后回家途中,也在西仓坡惨遭特务枪击,重伤殉难;其子掩护闻教授,亦受重伤。蒋帮如此疯狂地杀害民主人士,因而引起一二一的大示威游行。这时昆明笼罩着紧张气氛,有两位参加游行的师范学院女同学,又遭杀害。但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面对蒋帮的血腥暴行,人们都是痛心疾首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不愿屈服,就是一例。 由于抗战胜利的鼓声,响彻全国,而流落在昆明的避难者,都准备打回老家去。我的朋友也都星散了。好友郑伯华说 :“走吧,不要再迟疑了!”他果断地到香港去,而我虽是准备作些小生意,但终于一事无成,只好乘坐邱老先生的顺风车,黙黙地回到缅甸仰光来.。 一九四六年初,我单枪匹马,两袖清风,回到了仰光,我怎能闯出天下呢?当时,仰光的朋友们, 经过二次战乱洗礼,加以日本军国主义者残酷抢刧之后,市场一片萧条,到处是战争的创伤,人们的心里仍有余悸,老友邱巴寗(少如)兄,是一位坚强的文化战土,战乱之时流落山芭,生活奇苦,提起战争,他也是摇头叹息,真是一言难尽。 当此刧后余生之际,亲友们为重建家园,或求一栖身之所,己是焦头烂额,处此情况之下, 我欲走向何方?!前路漫漫。   当我正在惶惶不可终日,无以自处的时候,恰好我在集美高中的物理老师邱丕泰先生,(曾任中华学校校长)亲自到我的住处邀约我到“中华”任教,为了吃饭问题,我即答应服务一年。一九四七在诸位侨贤的倡议下,创办了“仰光南洋中学”。我也忝居末座,担任创委兼中文秘书,并在南中担任专任教师,每月生活津贴仅六十元而己。一年之后,我又转至华中任教。为了生活,只好如此奔波。奈何,无可奈何也!   当时,我虽是单身汉,但是,居无定所,我在集美校友会的地板上,也就捱过很长的日子,回想当年,甚是可笑,也是一段辛酸的经历。 图书出版两头空   南洋图书出版公司”交给我的使命,就是开书店,搞出版事业,或办报纸、期刋。这时,我虽是单身汉,毫无牵挂,但是,我又有什么能力创造出新局面呢?    记得李公朴殉难之后,夫人张曼芳女士,以及北门书店经理王健先生异口同声地说:“小黄,只要你能为我们两个人筹备一笔返回石家庄的旅费,“北门”的存书,你可以全部拉回缅甸去开书店”。我乃无辞以答,爱莫能助。我哪里来这一笔资金呢?恰巧萧岗和林雄才合作,来到昆明采购书籍,据说通过潘大逵教授(云大)之介绍,即与“北门”洽谈;很快的达成恊议。萧岗有选择地拉回一大卡车的书籍,也就回到仰光开办“南侨文化供应社”。当时战乱之后,书籍奇缺之时,能为侨胞补给精神食粮,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不久,以龚子宏为首也开设了“南侨图书印务公司”,并以黄绰卿(阿黄名名)负责管理。文华书店、正文书店,相继开张营业。这些书店都是有背景、有资力的。所以一九五零年国内生活书店的代表来到仰光,准备开设“生活”分店,他们了解了市场的实际情况,觉得难以插手问津,也只好打道回府去。正因为这样,我开书店的打算,祇有作罢矣。不过,我对出版事业,是有兴趣的。一九四八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我以文艺小组负责人的身份,(当时文恊尚未复办)邀请文敎界人士集念,并出版特刋。作为刋名的“鲁迅与文武流氓”,是巴寗的大作。常任侠也寄来诗作一首,算是战后出版特刋的苐一炮。一九五零年,为了纪念“五四”,又出版了特刋“论文风”,却引起轩然大波。特刋阐明“科学”与“民主”名正言顺,并无非法无理之词。但是,没有请示,犯了忌,特别有些作者,不为“当权者”所欢迎,譬如章英奇先生。“当权者”也就借题发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乎?! ...

  • 廣西防城港詩詞學會榮獲《中華詩詞之市》桂冠十週年紀慶

    八桂山川景物殊, 邊陲熠熠一明珠。 十年冠冕輝文苑, 滿眼風光在壯區。 璀璨筆花多愜意, 翻騰墨瀋自歡娛。 以詩興我防城港, 續寫熒煌鼓與呼。   緬華筆友協會敬賀...

  • 明天會更好(澳門濠江中学抗疫活动)

    百年名校澳門濠江英才學校師生以《明天會更好》這一樂曲作主旋律制作了“同聲相應,澳門必勝”MV傳之上網,為抗疫鼓呼,賦詩以紀其盛。 燭影搖紅……濠江加油(作者:德光) 冠毒披猖,天瘟突襲侵蓮島。一時排檢核酸忙,路上行人少。宅困教人懊惱,更何堪、書聲乍悄。莘莘學子,浩氣盈胸,仰天呼嘯。 風雨濠江,百年蹈厲真名校。詩情畫意作刀槍,吶喊攄襟抱。大呂黃鐘高妙,唱一曲、明天更好。清零有日,桃李依依,春風嬉鬧。 釋文:冠狀病毒來勢洶洶,突襲我蓮花寶地,一時之間驚惶恐懼之情緒漫延街坊閭里,大家忙著天天檢核酸。澳門實行相對靜止管理,街上行人稀少,久而久之宅家愁困教人煩惱不已。更何況連學校朗朗的讀書聲也突然之間停頓了。但濠江中學莘萃學子滿懷浩然之氣,為澳門抗疫大聲呼號助力。經過百年風風雨雨、篳路襤褸的艱苦歷程,濠江中學今天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名校了。面對疫情,全校師生拿起筆來作刀槍,用書法繪畫的形式創作出不少鼓舞人心的勵志作品,博發正能量,抒發抱負。他們奏響黃鐘大呂美妙的旋律,高歌一曲《明天會更好》以激勵人心。疫情逐漸減少,清零有望,曙光再現,校園又將呈現滿園桃李鬧春風的歡樂景象。...

  • 沉痛哀悼缅华妇协联络组,缅华妇协教育中心 张玲玲校长 + 张玲玲校友一路走好(华中校友会,华友青年社)

    缅华妇女协会联络组兼缅华妇协教育中心校长张玲玲(缅甸姓名:DAW TIN TIN)于2022年07月24日(星期日)下午在仰光突然逝世,享年78岁。 张玲玲校长于2009年始开始担任缅华妇协教育中心校长一职至今已长达13年之久,在职期间为华文教育事业贡献出了自己安享晚年、儿孙满堂的欢乐时光。2009年始任职期间不领一分薪资并自掏腰包捐助补给校舍需要的多媒体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物资,为学校出钱出力风雨无阻每天坚持到校工作。疫情期间学校停止办学时,张校长因担心校舍长期关闭而导致荒废,时不时到校舍观看情况,她对我校及教育事业的热情是疫情都阻挡不了的。 张校长为人憨厚、朴实、开朗、爱笑、毫无架子,与学校师生们打成一片,关爱学生,关爱教师。在其任职期间学校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疫情缓和后开学的第一时间学校的行政事务上,张校长都是亲历亲为,为申请延期学校营业执照到处奔波。因此张校长也赢得了全体协会、校委会成员与学校师生们对她的依赖与肯定。 德高望重的,受人尊重的,受人爱戴的,受师生们敬重的,张玲玲校长,与世长辞,我们心万分悲痛,十分想念。校长称得上是一名真心的文化教育家、艺术教育家、心理教育家,坚贞不渝,为缅甸华文教育事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何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世界和平的友人。 在此,本会和本校以沉痛哀悼,张玲玲校长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