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文文苑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四:第三章 南京沦陷《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三章 南京沦陷 南京。一个长久以来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艺术、政治中心之一的城市,一个3至6世纪作为古代中国首都,在14世纪又断断续续作为首都的城市。正是在南京,创作出了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精品,确立了汉语中四声体系。一些最著名的佛教经典在这里被编辑和抄写,由此而产生了经典的“六朝”骈体文(一种中国诗歌与散文的混合文体)。正是在南京,1842年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中国从此开埠通商。还是在南京,1911年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成为他新生共和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今天它还充满自豪地是中山陵的所在地。 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提起南京,他或是她都会向你描绘一幅这样一个城市的图画:在这个城市里遍布古代帝王的宫殿、奢华的陵墓、博物馆和纪念馆。这幅图画中还应包括修建于明朝的精雕细刻的将士和动物石像,著名的鼓楼(马可波罗700年前见过最早的鼓楼,令天见到的鼓楼是3个世纪后的一位军事统帅修建的,他曾在鼓楼上敲击一面巨大的鼓号令他的军队),还有南京郊外的景致——矗立在附近山峰和丘陵之上的寺庙,湖面上的茶亭与荷花,跨越长江的巨桥。 多少世纪以来,山水为南京提供的不仅是美丽的风光还有军事屏障。长江从西,紫金山从东,护卫着这个城市,借用一句描绘南京自然条件的古语:“虎踞龙蟠”。 但是可悲的是,南京城曾三次遭到入侵。 第一次入侵发生在1000多年前,6世纪末时,当时,野蛮的游牧部落毁坏了城内所有的重要建筑,甚至遍挖城墙内的土地。第二次入侵在1000多年后来临,1853-1856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了城市。领导他们的是一位狂热的领袖洪秀全,他在能使一个人跻身达官显贵的科举考试中落第后,使自己和别人相信他是耶稣基督的弟弟。他要推翻清王朝的企图在13年内最终使大约2,000万中国人丧生。起义军在十几年里以南京为都城直到他们被逐出,他们在撤退时把南京城焚为废墟,甚至毁掉了琉璃塔,这是一个由琉璃瓦构筑的多色宝塔,被认为是中国同类建筑中最美丽的。...

  • 精彩转载
    余光中诗歌代表作选《摘录自网络》

    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 缅怀一个诗人,最好的方式是去读他的诗。 现选编部分余先生诗作,以纪念这位逝去的当代诗坛“首席缪斯”     余光中生平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生於南京,籍貫福建泉州永春,來臺灣後,生活定居高雄,逝世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華民國作家,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國西密歇根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余光中為華人文學界巨擘,早年為臺灣新詩流派中藍星詩社的成員,著有新詩、散文、評論、翻譯、編輯等凡五十餘種,多篇作品選入兩岸三地的大學、中學教科書。  創作時期:1952年-2017年 代表作:《左手的繆思》《狼來了》《鄉愁》《友情傘》   余光中诗歌代表作选 http://mp.weixin.qq.com/s/XSosZ4-zW_g7QVgJl8Zhmg...

  • 华文文苑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三: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 到南京的竞赛 日本进攻南京的战略是很简单的。日军利用了南京城两面临水的地理位置。这个古都位干长江拐弯处的南侧,江水先北上后东流。只要从东南方向对南京形成半圆形包围圈,日本人就能利用江水的天然屏障,完成对这一首府的彻底围困,并切断一切逃跑路线。 11月底,日军分三路进攻南京。一支部队沿长江南岸前进,他们从上海西北角的白茹口登陆并涌进长江三角洲,然后沿沪宁铁路线前进,此前日军己经炸毁的这条铁路上的大部分桥梁。这支日军由中岛今朝吾率领。他曾是日本陆军在法国的情报处成员,后来成为天皇裕仁的日本秘密警察的头子。涉及此人的著作不多,但仅就已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否定的。《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的作者戴维·伯格米尼称他是“一个小希姆莱,一个控制思想、恐吓和酷刑的专家”,并引用其他一些人对中岛的描述,说中岛是一个虐待狂,在去南京的路上随身带着焚尸油。甚至他的传记作者木村邦宪也把他描写成“一头野兽”和“一个暴虐的人”。 另一支日军准备穿过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太湖,进行水陆两栖突袭。这支部队从上海沿着中岛部队的南侧向西运动。指挥这一行动的是留着小胡子、身材矮小并患有肺结核病的松井石根将军。与中岛不同,松井出身于一个古典学者家庭,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还是日本在上海和南京地区的派遣军总指挥。 第三支日军又在松井的部队以南前进,再转向西北直通南京。率领这支部队的是柳川平助中将,一个秃顶矮小的有文学兴趣的人。或许是由于柳川比其他大多数日本人更深地卷入了南京的浩劫,所以使他的侵略生涯神秘莫测。根据他的传记作者营原丰所说,控制日本军方的法西斯集团开除了柳川,因为他试图阻止他们于1936年2月的兵变。在他被排斥和降级服役后,柳川成了一名在中国的日军指挥官,并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包括攻占南京”,但是军方却把他的名字和照片从当时的出版物中删去了。所以在日本许多人认为柳川是个“戴面具的将军”。...

  • 精彩转载
    难忘家乡美味–令人垂涎的缅甸小吃

    缅甸到处可见的各种小吃,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是否怀念它们的美味?...

  • 精彩转载
    日本小学教师呼吁日本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道歉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自缅华网》

    松冈环在大阪向日本民众介绍并呼吁观看自己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录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刘军国摄 近30年里97次访问南京 “日本良心”,修补被撕裂的记忆 “每一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遗址,都会感受到以史为鉴的重要性”。12月14日,参加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女士,带着18名日本人一起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市内的其他大屠杀遗址。 松冈环今年70岁,在日本右翼眼里,她是“眼中钉”;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眼里,她是“日本良心”。自1988年第一次去南京,这个月她已是第九十七次去南京了。近30年里,“向当事人调查南京大屠杀一手资料,向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各国人民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是她生活的唯一。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松冈环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上世纪80年代,在给六年级学生讲授历史课时,她发现教科书中过分强调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等日本受害的历史,而没有记载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我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对历史的一种不坦诚、不公平的态度。”为了解真实的历史,松冈环立马就去了中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松冈环回忆道,“当听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经历时,我被他们的悲惨遭遇和历史真相深深震撼”。 南京之行彻底改变了松冈环的人生轨迹。回到大阪后,松冈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面对日本右翼鼓吹“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自己捏造的”“日本军队没有做过残暴的事情”等谬论,松冈环怒不可遏,“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了更有力地批判他们的错误言行,我决定自己收集资料”。 1997年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松冈环在日本报纸上刊发公告征集线索,并开设了“南京大屠杀热线”,收集侵华日军老兵的详细证言、日记、照片和信件等资料。与此同时,松冈环还前往南京,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样,这位普通的日本小学教师开始与南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右翼的恐吓与骚扰,老兵的拒绝与反对……一切都不能让这个坚强的日本女人放弃。在调查过程中,松冈环发现日本老兵和中国幸存者在很多事情上有着共同的记忆,“日中双方线索共同印证的事实,让日本右翼无从反击”。松冈环继续开展调查的决心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充分。多年来,她一共走访了约250名日本老兵。 2002年,松冈环编著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一书在日本出版。之后,她还制作了基于各方证言的《南京——被撕裂的记忆》等纪录片。松冈环经常在日本各地放映这些纪录片,同时售卖相关图书。“书和纪录片汇集了第一手材料,是反击日本右翼谬论的杀手锏。”松冈环说。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首访南京约两年后,松冈环开始组织特殊的访华团——“侵华战争历史学习团”,带日本人到中国学习日本侵华战争史。截至目前,松冈环一共带领约700名日本民众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松冈环说,虽然参加侵华战争历史学习团的日本人都会在行前提前查阅资料、学习相关历史,“但到了中国,参观纪念馆、倾听受害人讲述经历时,他们还是会被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和战争的惨痛程度所震撼。”松冈环向记者介绍。...

  • 华文文苑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二: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 在试图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时,要求必须给以回答的问题是极为明显的。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在现场的日本士兵的行为竟全然不顾人类行为规范的约束?为什么日本军官允许甚至怂恿这种胡作非为?为什么说日本政府也难逃干系?而且至少还应该回答:面对来自它本身渠道的报道,以及它所听到的来自现场的外国人传递的信息,日本政府的反应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讲一点历史。 20世纪的日本脱胎于一种上千年形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等级靠武力争夺而确立并得以维持。追溯以往,人们都记得,日本列岛上有权势的封建诸侯雇佣私人军队,彼此进行连续不断的战争;到中世纪这些军队巳经演变成一个独特的日本武士阶层,他们的行为规范被称为“武士道”(“武士的行为方式”)。为主人效忠而死是一个武士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这种荣誉观当然不是日本文化所创造的。罗马诗人贺拉斯最早界定了每一代年轻人应当对其统治者所负有的义务——“为国而死.无上光荣”。但是日本的武士哲学大大超过了这种对服兵役的适宜规定。日本武士的行为规范极为苛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道义上的强制性,即如果武士们没有光荣地完成军事作战任务,他们就必须自杀身亡——通常是举行极隆重的但疼痛无比的剖腹自杀仪式,这时武士要在证人面前毫无畏缩地用剑剖开自已的腹部自杀身亡。 到12世纪,当时称为“将军”的最有权势的统治家族的首领,向作为天照大神之直系后代而受到崇拜的天皇提出的要求:将军的武士为天皇提供军事保护,以换取整个统治阶级对武士阶层的神圣承认。交易做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只是一小部分人遵循的武士的行为规范,逐渐深深地渗透到日本文化之中,并成为所有年轻男子崇尚的道德行为准则。...

  • 华文文苑
    让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的记忆 来源:侠客岛《转载自缅华网》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毫无疑问,这段历史给所有中国人带来了深重而苦难的记忆,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当下,珍爱和平。因此,在当下,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南京大屠杀,我们这个民族究竟需要一段怎样的记忆? 前天,侠客岛邀请到了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李红涛,听他为我们解读上述问题。 以下是本次沙龙的文字实录,有压缩编辑。 记忆关联 我留意到,网上有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南京大屠杀和你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问我,我可能会这样去讲,对于任何一段真正有力量的历史记忆或者民族创伤,我们都应该能够找到与它相关联的地方。 比如,2016年11月,美国一个商场设计了一款文化衫,背后印的是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图片,其情景就是日军挥刀在屠杀跪地的中国平民。尽管商场和设计师说他们的意图不是辱华,而是反战与反冷漠,但还是招致很多网友的批评。最后商场方将这个文化衫下架。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我们神圣民族记忆的一个部分,其神圣性就表现在它不可以被商业化。在这一事件中,你会发现,记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脑海当中,而且占有非常大的分量。 对记忆问题的研究,促成了我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 2010年左右,我开始对集体记忆感兴趣。然而在翻阅了海量文献后,我发现,无论是什么学科,对犹太大屠杀的研究都非常多,而且诞生了很多精彩的学术作品,但是对南京大屠杀却关注甚少。带着这样一种发现, 2011年我正式申请了一个教育部的课题,主题就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一晃五六年过去,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从未终止。 当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必然会涉及比较残忍的层面。换句话说,记忆里面往往会有我们在情感上难以承受的部分。 众所周知,学术研究讲求一种理性与价值中立。但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选题,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甚至是不可能。事实上,我承认,在通过各类渠道接触到早期的报道和图片时,我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心理冲击。但我想强调的是,除去这种情感的波动,在更对历史、人性这样一些更加宏观的事物时,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比如,我曾在图书馆里翻阅1937年12月13日后的中外报纸,它们大概很久没有被人翻开过,因此,在打开之后,我能够清楚地闻到一种岁月的味道。我清楚地记得翻到1937年12月28日的《大公报》,张季鸾发表社评《要为匹夫复仇》:“敌军在南京屠杀奸淫穷凶极恶已是铁般的事实,仅此一端已构成日本帝国主义万劫不复之罪状”。时隔80年,那种怒发冲冠之气,依然清晰可感。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发现记忆也是有它自身的韧劲的。大家都知道,在那段苦难的历史中,有很多国际友人为我们在南京成立了安全区,而这一安全区的负责人就是德国人约翰·拉贝。 1945年之后,南京的媒体还曾登过一些消息,希望能够找到这位救助了很多中国人的善人。但其实1937年之后不久他就回到德国,随后因为纳粹党员的身份,以及他不愿意跟纳粹政府合作的态度,余生过得十分悲惨。 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他的故事的呢?这要得益于已经自杀的《南京大屠杀》(The...

  • 华文文苑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连载一:序 导言《转载自缅华网》

    来源:图书下载网(bookdown.com.cn) 说明:《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译本)张纯如著》来源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违犯了其它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相关内容。 类别:纪实文学 作者:张纯如 译校:孙英春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图书简介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对日本而言,占领南京是战争中决定性的转折点,是日军在半年里同蒋介石的军队在长江一带厮杀的胜利的顶点。而对中国军队而言,英勇的上海保卫战最终失败,最优秀的部队也伤亡惨重,而南京的陷落则是一次惨痛的,或许是致命的失败。 确实如此。日本人对中国首都的洗劫是一次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大批处决战俘,以及屠杀、奸淫数十万平民,这一切违背了所有的战争规则。至今仍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是公开的活动,是有预谋的残暴行为。国际人士亲眼目睹了这次屠杀,但他们试图阻止日本人的努力却是徒劳的。南京的暴行也并不是军队纪律暂时的松懈所致,因为屠杀持续达七个星期之久。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艾里斯·张(张纯如)对南京的悲剧首次用英语进行的全面研究,是一个震憾人心的恐怖故事。 值此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的日子里,本网站选择了这本《南京大屠杀》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永远牢记这段血腥史。 作者简介         张纯如(Iris Chang),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新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芝加哥度过了短暂的记者生涯,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写作硕士学位。作为美国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之一,张纯如曾获得众多荣誉,包括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项目奖、华裔美国人组织年度女性奖、伍斯特学院名誉博士、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名誉博士等。1991年,张纯如与布雷特·道格拉斯(Brett...

  • 精彩转载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国家公祭日现场《转载自资讯频道_凤凰网》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图为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网 席航飞 摄)    ...

  • 精彩转载
    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幸存者群像实录 来源:新华网《转载自缅华网》

    上排从左至右:王子华(85岁)、程福保(84岁)、路洪才(84岁)、高如琴(83岁);下排从左至右:唐复龙(82岁)、刘兴铭(82岁)、王素明(82岁)、程文英(81岁)。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80年岁月流逝,目前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我们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和肖像,为史存证。 上排从左至右:马庭禄(83岁)、佘子清(已故)、袁桂龙(83岁)、刘民生(83岁);下排从左至右:马庭宝(81岁)、陶承义(81岁)、傅兆增(81岁)、阮定东(80岁)。 上排从左至右:管光镜(已故)、祝四孜(97岁)、刘庭玉(95岁)、陈玉兰(95岁);下排从左至右:李素云(94岁)、王义隆(94岁)、王长发(94岁)、薛玉娟(93岁)。 上排从左至右:马秀英(95岁)、马继武(95岁)、李素芬(已故)、易翠兰(已故);下排从左至右:吕金宝(93岁)、谢桂英(93岁)、岑洪桂(93岁)、顾秀兰(93岁)。 上排从左至右:沈淑静(93岁)、赵金华(93岁)、陈桂香(92岁)、李高山(92岁);下排从左至右:蔡丽华(91岁)、魏桂如(91岁)、易兰英(91岁)、张秀红(已故)。 上排从左至右:杨翠英(92岁)、王秀英(92岁)、陈文英(92岁)、周智林(92岁);下排从左至右:石秀英(91岁)、李美兰(90岁)、葛道荣(90岁)、马淑勤(90岁)。 上排从左至右:马月华(90岁)、李长富(90岁)、林玉红(已故)、余昌祥(90岁);下排从左至右:万秀英(89岁)、艾义英(89岁)、朱惟平(89岁)、朱秀英(89岁)。 上排从左至右:张福智(已故)、金茂芝(89岁)、常志强(89岁)、郑锦阳(89岁);下排从左至右:沈桂英(89岁)、贺孝和(88岁)、陈素华(88岁)、夏淑琴(88岁)。 上排从左至右:张惠霞(88岁)、周湘萍(88岁)、张兰英(88岁)、蒋树珍(88岁);下排从左至右:姚秀英(86岁)、王津(86岁)、熊淑兰(86岁)、刘素珍(86岁)。 上排从左至右:仇秀英(87岁)、徐德明(87岁)、刘贵祥(87岁)、王翠英(86岁);下排从左至右:潘巧英(86岁)、郭秀兰(85岁)、祝再强(85岁)、陈德寿(85岁)。 第一排从左至右:孙富祥(已故)、管光镜(已故)、祝四孜(97岁)、刘庭玉(95岁)、陈玉兰(95岁)、马秀英(95岁)、濮业良(95岁)、马继武(95岁);第二排从左至右:李素芬(已故)、易翠兰(已故)、李素云(94岁)、王义隆(94岁)、王长发(94岁)、薛玉娟(93岁)、吕金宝(93岁)、陈广顺(93岁)、谢桂英(93岁);第三排从左至右:岑洪桂(93岁)、顾秀兰(93岁)、沈淑静(93岁)、赵金华(93岁)、陈桂香(92岁)、李高山(92岁)、杨翠英(92岁)、王秀英(92岁);第四排从左至右:陈文英(92岁)、周智林(92岁)、蔡丽华(91岁)、魏桂如(91岁)、易兰英(91岁)、张秀红(已故)、石秀英(91岁)李美兰(90岁)、葛道荣(90岁);第五排从左至右:马淑勤(90岁)、马月华(90岁)、李长富(90岁)、林玉红(已故)、余昌祥(90岁)、张福智(已故)、金茂芝(89岁)、常志强(89岁);第六排从左至右:郑锦阳(89岁)、万秀英(89岁)、艾义英(89岁)、向远松(89岁)、朱惟平(89岁)、朱秀英(89岁)、沈桂英(89岁)、贺孝和(88岁)、陈素华(88岁);第七排从左至右:夏淑琴(88岁)、杨静秋(88岁)、张惠霞(88岁)、周湘萍(88岁)、张兰英(88岁)、蒋树珍(88岁)、仇秀英(87岁)、徐德明(87岁);第八排从左至右:刘贵祥(87岁)、王翠英(86岁)、姚秀英(86岁)、王津(86岁)、熊淑兰(86岁)、刘素珍(86岁)、潘巧英(86岁)、郭秀兰(85岁)、祝再强(85岁);第九排从左至右:陈德寿(85岁)、王子华(85岁)、程福保(84岁)、路洪才(84岁)、高如琴(83岁)、马庭禄(83岁)、佘子清(已故)、袁桂龙(83岁);第十排从左至右:刘民生(83岁)、唐复龙(82岁)、刘兴铭(82岁)、王素明(82岁)、程文英(81岁)、马庭宝(81岁)、陶承义(81岁)、傅兆增(81岁)、阮定东(80岁)。...

  • 华文文苑
    2017年游记(三)走访祖国的明珠—台湾岛(朱雪雪)

    11月6日清早离开海南,又经广州转机,来到台北已是傍晚。租了一辆14座包车,赶往华新街会朋友。几十年没见面的缅甸朋友,热情招待我们享用缅甸风味的扒扒丝和豌豆粉。照片传上脸书后引发了许多缅甸南渡的朋友的回应。 *翌日参观故宫,听说故宫是台北147个景点排名第1,宝物都是当年蒋家皇朝搬过来,比北京故宫还多。我们的参观时间只有2小时,只能选精华来看,首先抢看故宫三宝—–白菜,红烧肉,毛公鼎。游客都冲着这些宝物而来,这个展区特别拥挤,我们好不容易才佔位拍照留念。 文物非常多,有些文物不宜受光,只能在暗房里看,也不能拍照。走马看花参观了几个展厅,时间就差不多了。   *午餐时间,专程到朋友推荐的九份老街购物觅食,好吃好玩,印象不错,买了几件T-恤给孙辈,那里的芋粿很好吃,垂涎至今。  *11月8日游玩台湾的著名景点日月潭和阿里山。在日月潭只是乘船游览一圈,湖光山色加上兰天白云风景很美,但行程表上的孔雀园及少数民族歌舞却没有对现。歌词上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们在山中转了一圈,也没见到少数民族的活动,参观完奋起湖的小火车站及老街,下到山下比较有意思的景点就是天长地久桥。我们6人爬了很多阶梯,走过高高在上的天长桥,接着再爬80多石阶登上山头的庙堂膜拜。其余4 人因疲惫只在山下走过地久桥。 *游完阿里山直奔高雄的六合夜市,也是慕名而来,大家各取所好畅饮畅食,我和瑛金在一滩位先品赏鱼蛋汤和海鲜粥,十分满意。随后又买了些烤羊肉串,鸡爪,鱼蛋串,木瓜奶等带回旅店吃。一路玩一路买,行李超载,几位团友在夜市还买了几个旅行袋。 高雄的主要景点是佛光山,这里又分佛光山寺和佛陀纪念馆两处,我们只参拜了位于佛光寺旁的佛陀纪念馆,主建筑位于中轴线,占地广阔,前有八座佛塔分列两边,后有高50公尺的大金佛。气势磅礴,十分震撼。两处寺庙都是星云大师开山創建。匆匆看完纪念馆,我们要求去参观佛光山寺并顺便吃斋,靓女导游却说那里正在装修,那里的斋也并不好吃等等,我们也不想强求,只好作罢。 以下是从各个方位拍摄的佛陀纪念馆情景。   *接下来的景点都很一般,猫鼻头;鹅銮鼻;三仙台等就是看海边的所谓形像石,幸好景区有些小卖店,才能吸引老娘们下车参观,看看以下照片就能理解我们的评价了。 *参观花莲的北回归线标志塔,让我们补充了一些地理常识。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经过的建筑物。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也就是北纬23°26′ 的纬线。 花莲县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东临太平洋,一柱擎天。塔的南北两面刻有“北回归线”字样,圆柱中间有纵向狭长细缝,北回归线正从这里经过。 *泰鲁阁国家公园也在花莲,我们走过了清水断崖;砂卡礑步道;长春祠及东西横贯公路。清水断崖—纵切面的大理石山崖面临碧兰的太平洋构成壮观的自然风景,砂卡礑步道有山有水,适合步行运动,长春祠有庙有瀑布,风景优美。除了在砂卡礑步道走了一趟,其他景点特别是东西横贯公路都只是隔远观望,也算是到访过了。 *在此次环岛游中,一路上都是乘坐旅游大巴,11月11日从花莲到苏澳新这一段有机会乘坐火车,原来花莲到苏澳的公路有多处悬崖峭壁,为确保游客安全,在新公路未修好之前,一律从花莲坐火车到苏澳,再转汽车到台北。  请看以下关于卫兵换岗的视频...

  • 华文文苑
    2017年游记(二)走访祖国的明珠—海南岛(朱雪雪)

    11/2/17离开清迈,经广州转飞海口市,原定晚上9:40抵达,因航班延误,迟了约半小时,飞到海口时又因机场繁忙,在海口上空盘旋了一段时间,到达旅店时已将近午夜12点。 70年代我曾在海口第二中学任教,离别40多年,我们师生之间还有很多怀念,听说我这次回去,20多位当年的老师和学生11月2日晚上9点就到达旅馆候我,等了几近3个小时,真难为了他们,我非常非常内疚。我们的旅巴到达旅店时,一大群师生簇拥着一个大花蓝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欢迎。大家热烈握手,真诚问候,开心地畅谈回忆从前。别离几十年,当年的小朋友们现在都已进入中年,除了几位老师,当年我当班主任时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不得了,经提示后总算找回了一些印象。缅怀,兴奋,感激,内疚和感动充满了我的脑海。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大家对我的关爱,大家辛苦了,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70年代时的海口是个小城市,只有几条主要街道,很少见到小汽车,主要交通工具是单车。城市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楼房。我所任教的第二中学位于海淀区,学校后面就是农田,从我们宿舍的窗口就可望到农田。几十年过去了,海口市容已全面改观,城市大幅扩建,我已无法辨认出当年的东南西北,高速路四通八达,路上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夜晚大厦的霓虹灯将海口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海口参观了五公祠。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五公,是指唐宋两代被朝廷贬低来海南的五位历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铨。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后人的崇敬。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鸟文化公园。进园不久,随着音乐的号角声,一大群白鸽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似乎是在送给我们一个欢迎礼, 无形中给我们注入了兴奋剂。 园里百鸟齐聚,大鸟小鸟,五彩宾纷,千姿百态,众多散放的鸟类,或徜徉林间,或栖于枝头,只要你手上有鸟食,就可以和它们零距离接触。除了赏鸟观花,还有鸟类的各种技艺表演。这里不仅是鸟的世界,还是花的海洋,许多奇花异草点缀在园区,令我们心阔神怡,我们在此尽情地亲近自然,渡过了非常欢乐的时光。   请打开以下视频看飞禽世界的鸟类活动  *离开定安县飞禽世界,驱车赶往三亚,已是下午时分,改乘电瓶车来到南山文化旅游区,远远就望见雄伟的观音像。南海观音像坐落在离海岸约两百米的人工岛上,从南山寺走到观音像大约一公里。 海上观音高达108米,是如今世上最高大的观音像,巍峨壮观,是三亚的地标。观音像是三尊化一体,面朝三面,代表着福禄寿的人间三福。观音圣像雄伟壮观,面容庄严神圣,屹立于南海之上,守护和祝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据导游说,自2005年开光以来就从未有台风来袭南海。 由于赶时间,我们几乎没在南山文化区的景区留连,只在 “不二”和“一实”的景区法门拍了张集体照,大门外的“不二”和大门内的“一实”相对应,进入此门便进入了吉祥清静的南山佛教圣地。这里真的非常大,有一种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感觉。我们边走边拜,最后都走散了,各自往观音菩萨方向急步走,终于到达观音岛,在岛上围着宏伟的观音圣像走了一圈,此时已近傍晚,游客都离开了,没有机会上到莲花座,更没机会去莲花座之上抱佛脚,认真遗憾。   人生在世一定要去南海观音一睹真容!南海观音规模宏伟,佛理底蕴丰富,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我们此行只能说是走马观花,日后有机会应该专程到来膜拜。 请点击以下链接观赏我们所拍的宏伟观音录像:...

  • 侨友动态
    回眸:2017年缅甸仰光华人欢度春节(四)金鸡报喜 华缅同庆《转载自缅华网》

    文:雅泉 图:迅兴 续:仰光唐人街的春节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的缅甸人民,他们对中国的小工艺品、绘画、书法、服饰特别感兴趣,有位小朋友亲自体验了书法后要求妈妈买一支毛笔,回家后要好好学习中国书法,也有不少小朋友和身穿民族服饰的老师们合影; 更有不少缅甸朋友对中国的传统小吃感兴趣,参加春节游艺活动的社团和企业,免费向游客供应糕点、炒米粉、茶水;也有企业商家赠送礼物,摄影馆免费拍照,各种有奖游戏等等吸引了不同肤色的群众,仰光华人的春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街道里还有许多表演中缅文艺节目的舞台,音响灯光一点也不马虎,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 2017年鸡年春节游艺活动从上午八时直至晚上十一时之后才结束,仰光市民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胞波情深的春节! 茶水 将近失传的仰光闽南木偶戏班 台后伴唱的老艺人 中国的少数民族玩偶吸引了众多缅甸小朋友 戴上京戏头饰,拍一个靓照 国宝大熊猫到哪里都是宠物 穿上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的小朋友 免费拍照 向老外摆姿势 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孝子推轮椅游园 免费供应炒米粉 云南老乡的免费沙琪玛...

  • 侨友动态
    回眸:2017年缅甸仰光华人欢度春节(三)文化传承 交流共享《转载自缅华网》

    文:雅泉 图迅兴 续:  西起南勃陶街,东至大金塔路,道上挂满一排排红灯笼,将唐人街点缀成一条火红的长龙;街道旁一排排彩棚吸引了不同肤色的观众,有缅甸人、华人和印人,还有到缅甸旅游的老外, 原来各华校的老师们正在表演剪纸,书法、绘画、茶艺、中国结等技艺,并身教言传,来宾们和小朋友们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老师们虽然辛苦了一天,但她们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因为她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人,也是中缅友谊的使者! 老师教小朋友剪纸 感受中国的青花瓷绘画 老外学书法 交流 学串彩珠手镯 学员高兴地得到自己创作的礼品 展示书法,赠送对联 学员手捧作品和老师合影 学画脸谱 领导的关怀 茶艺 学做中国结...